第229章 劉彥這個逆賊(第2/2頁)

老將自有老將的經驗,對於放出斥候十分看重,鄧恒可沒有忘記這一次是來幹什麽,消滅跳梁小醜一般的斐燕所部叛軍只是順帶,真正的目標是已經要成勢的漢部。

一般簡稱什麽軍,例如趙軍、燕軍什麽的,那是看重視程度,也看是不是真的下決心要攻滅。

鄧恒是石碣趙國的征東將軍,負責攻滅漢部,他稱呼劉彥的部隊為漢軍,看漢部並沒有立國,那就只有一個原因,必定是石虎決心要滅掉漢部。

崔宣為鄧恒的長史,他該是算一名降將,由效忠司馬皇室在中原淪陷的改為效忠石勒,可一直並沒有被重用,還是到石虎時期才算苦盡甘來?

“斥候撒出去三十裏方圓,若有情況必然會知曉。”崔宣的年紀也有些大了,穿著一身素白與之滿頭華發、雪白胡須形成一片白色:“未成聽聞劉彥逆賊麾下有多少騎兵,步軍長途行軍或許比之騎兵快,短途卻還是騎兵迅速。”

“可惜了。”鄧恒不是在可惜其它什麽,他說:“陛下的冊封似乎並無讓其掉以輕心,聽聞平壽與黔陬的漢軍正在大肆建城,劉彥這逆賊依借海運不斷從海外調兵。卻是未知曉慕容鮮卑是否有直接幹預。”

崔宣搖著頭:“慕容鮮卑正在征戰遼東,兵力該是節省著用。”

“為可慮者,劉彥逆賊麾下那支精銳。”鄧恒說的是從姚靖那裏知道的情報:“姚家那個廢物或許在數量之上略有誇張,但精銳絕非誇大。”

要說起來,劉彥動用系統部隊的次數真的略多,近乎是每一場大戰都有系統部隊活躍的身影,亦是戰場上最耀眼的存在。

姚靖現在就在奉高,他不止一次提醒鄧恒說劉彥手上有一支悍不畏死的甲士部隊,數量上他一直都沒有搞清楚,根據他自己的猜測該是不足一萬?至於劉彥為什麽從不一次性投入超過三千的甲士,被他認為是不想過多暴露實力。

鄧恒說漢部沒有騎兵,至少是沒有多少騎兵,情報依然是由姚靖提供。而事實上姚靖在與劉彥交戰的時候,漢部還真的是只有徐正一支數量不超過四千(含輔助騎手)的騎兵在戰場外圍遊弋,如此行為被認為是漢部的騎兵不堪一戰,只能幹一些類似於斷人糧道和襲擾的活。

今次,鄧恒從襄國而來,帶來了五百鐵騎(龍騰衛士)和四千五百萬常規騎兵。他又在兗州這邊調動來了接近一萬四千的郡縣兵一級士卒,東拼西湊從當地的家族聚攏兩萬多青壯。

胡人……不,不止是胡人,實際上除了漢部也就在遙遠歐羅巴的羅馬帝國,兩者才能夠真實有效地對軍隊進行精確統計,漢部是號碼制度,羅馬帝國采取的是公民制度。

不得不說的是,漢部這邊連奴隸兵都能做到數字精確,羅馬帝國則只是本國正規軍可以辦到,羅馬帝國對於雇傭軍和奴隸兵無法做到數字精確。

所以吧,其實多少多少萬的,壓根就是一個大概的數字,很多時候還會進行略略的“號稱”……也就是浮誇地對軍隊數量進行翻倍,如曹操南下荊州時也就十來萬號稱三十萬,等待吞並了荊州二十余萬達到三十多萬,結果就敢號稱百萬。

通常情況下,“務實”一些的統帥在“號稱”的時候是乘於三倍,誇張一些的家夥甚至敢明明只有兩三萬給吹噓到數十萬。

“劉彥這逆賊有多少兵力?”

“喊的是兩萬六千。”

鄧恒一口一個逆賊還有點根據,他一開始就是效忠石碣。

崔宣一口一個的逆賊就顯得無比的嘲諷了,他本來可是為“正朔”的司馬皇室效命,後面在大多數同僚死難之後可恥的投降。

東晉小朝廷一直都認為石碣趙國是叛逆,崔宣效命石碣趙國之後就是叛逆中的叛逆,有什麽臉喊別人叛逆?不過得明白一個心理,二鬼子中的二鬼子歷來都比較毒。(例如倭國入侵大天朝時的棒子)

鄧恒是“務實”一些的將領,他本來是有四萬的兵力,與斐燕交戰並沒有損失太多,俘獲了三四萬,合起來接近九萬?乘於三倍之後,唔……三十萬大軍就給號稱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