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寡人很失望(第2/2頁)

要說起來,魯儒一派的發源地就在齊地,也就是屬於青州地界,孔子的廟宇是在劉彥統治範圍。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雖然發展迅速,亦是在發展過程中慢慢地吞並吸收了其余學說,甚至是在漢明帝一朝獨霸朝綱,可是養成拜孔廟那是文教大興的兩宋,宋之前儒家雖然勢力很大,認真而言卻依然不受統治者待見。

講真,孔子的核心思想與各個朝代的思想真的不一樣,要是孔子復活聽取到之後各個朝代的儒家思想,說不定會被重新氣死。

儒家發展到了東晉時期已經偏向於玄學,真正的儒生認真講就不存幾個,倒是一些看著不像儒家門徒的人才是真正的儒術有成之人。

真正的儒家是什麽樣很難說清楚,但是尊禮和守仁的核心萬變不離其宗,再來就是修身與強健,看著不會是什麽病怏怏的斯文人,該是有英武氣質的人,比如繃著臉的桓溫和一臉詫異的謝安。

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書生代表不了儒家,只能說是病夫。真正的儒家門徒實際上哪怕不精也該是文武俱會,代表人物多到不需要一一列舉。

對於有膽氣出來搗亂的人,漢國這邊真不會講什麽一笑了之,別說是什麽郡望之家族,哪怕是名滿天下又如何,關乎到一國之國策,無不可殺之人。

張合要被炎黃衛押下去時,來自東晉那邊的觀禮人才算是有點樣子。他們是同類,遇到事情裝也要裝出一個樣子,知道劉彥真的會殺人的庾翼忙著保全王羲之與孫綽這兩個名滿天下的人物,是王述挺身而出。

“漢王容稟!”王述沒有做出什麽容易令人誤會的行為,比如快步急奔或是口無遮攔地咆哮,他對著視線移過來的劉彥行了一禮並保持行禮姿勢,洪亮聲道:“此莊嚴場合,關乎祭祀大事,還請漢王以禮儀為重,勿要與吃了五石散的瘋人計較。”

誰都知道兩晉的文人喜歡嗑藥,嗑了藥的文人還容易做出一些非常出格的行為,嗑藥之後的人與精神病患沒有太大的區別,人們將那些個行為叫魏晉風度。

能找借口來掩蓋或是掩飾自己的錯誤是一件被追捧的事情,一般情況下不管是曹魏還是司馬晉時期,哪怕是帝王都不會去與一個吃了五石散的人多計較什麽,畢竟都知道是精神錯亂才搞出來的事情,去計較會顯得小氣。

恰恰是因為吃了五石散幹什麽出格的行為不會被計較,乃至於是吃了五石散裸奔都屬於一種趣事而不是荒唐,此後的歷朝歷代還不知道有多麽羨慕所謂的“魏晉風度”,然而他們怎麽不想想正是因為有所為的“魏晉風度”,才讓華夏苗裔在這群所謂的精英領導下是那種鬼樣子。

劉彥在很多時候還是顯得肚量其大,可不代表他不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他本來還在期待能有一些所謂名滿天下的人跳出來,見那些名滿天下的人雷聲大雨點小其實是比較失望。

王述保持行禮姿勢很久不見有回應,他卻是聽到唱禮之聲才重新直立起身,轉頭看了一下一同前來的同伴,重新看向劉彥時的眼神有點怪,似乎是下了什麽重要決定。

祭祀儀式當然要繼續,哪怕是有敵軍來圍住泰山,除非是真的攻上山來,要不肯定不會停,何況只是有人跳出來聒噪。此便是祭祀的重要性。

“晉陽王氏述,現任庾冰麾下長史。”呂議是得了空閑才說話,他表情怪怪地說:“聽聞與王羲之乃是見面就吵的宿敵?”

要說起來,劉彥對王羲之可謂是如雷貫耳,以至於期待王羲之能幹點什麽事,好名正言順地進行扣押,那就是為什麽劉彥剛才看到王羲之被攔下來會產生失望心態。

說到底,人就該有明確的定位,書法寫得好不是什麽錯事,好好的當大書法家挺不錯,可當官對於國家與治所民眾就是一場災難。

“寡人有預感。”劉彥看了幾眼王述,再看看東晉的其余一些人,頗為愉快地說:“此間事了,寡人麾下會多出一些真正有實才的人前來效勞。”

沒人去問會怎麽處理咆哮的張合會有什麽下場,如此場合咆哮謾罵,劉彥讓其活下不是在展現肚量,是在表現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