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也許是沙門的機會

劉彥不好享受……或者說覺得沒有到享受的時候,接待各國使節的場所也就不存在什麽富麗堂皇,實際上就是在城外的軍大帳接見各國的使節。

“漢國的一些行為令人不得不懷疑他們是不是炎黃苗裔。”孫綽匆忙進城,結果是被通知接見的地點在城外軍營,文青病的影響下少不得是要發些牢騷:“不重視禮節也就罷了,看著很像是胡人作風。”

故有趙武靈王趙氏贏姓的雍學習胡人,有了“胡服騎射”的改革,但趙雍是在文明全面優於胡人,軍事上亦是強於胡人,等等的前提下才搞的軍事改革。哪怕是那樣,學習胡人的趙雍也被列國所側目。後面趙雍被子嗣軟禁導致餓死,列國中的一些人非但沒有同情,是一種看笑話和覺得受到報應的心理。

趙雍學習胡人的胡服騎射讓戰國時期的趙國一躍成為三大霸主之一,得了好處的趙人覺得怪異,看笑話的列國覺得搞笑,是不是證實當時已經有了華夷之辨?

華夏文明一種有一種優越感,那是建立在長期出於強者的地位所帶來的驕傲,尤其是到了西漢與匈奴的百年戰爭之後,華夏文明的驕傲到了巔峰。正是那股驕傲使得哪怕是東漢末年諸侯混戰不斷,甭管是諸侯混戰早期的公孫瓚、孫策和劉璋,又或是蜀漢、曹魏、孫吳時期的這三家都能在互相征戰的同時逮著異族一頓猛揍。

東晉小朝廷應該是最沒有資格鄙視誰有胡人之風的那一類,就是他們的“前任”大肆武裝胡人才導致中原失陷,後面又被胡人壓在南方長期猛揍,但長久的文明優勢卻給了大多數人一種慣性,那就是明明被胡人教訓得滿頭包依然可以蔑視胡人。

孫綽在某些方面真的沒有說錯,劉彥這個不是貴族出身的人很難去講什麽禮節,那是因為劉彥真的不懂。劉彥不懂不要緊,漢國少有一些禮法大家,沒有人去重視和建設禮儀,幹什麽都不會有什麽歷史底蘊,硬要形容就是漢國現在處於暴發戶階段,尚未經過時間的沉澱和禮節的洗禮,導致極度重視軍事的漢國真有點胡人之風。

“那不是南邊朝廷的那些人嗎?”拓跋孤對孫綽的印象源自於泰山的初見。代國不流行什麽詩歌文化,他對於南邊一些大詩人、大書法家、玄學家之類的完全不懂,僅僅是認為南邊就沒有一個正常人:“一邊走一邊叨叨叨,是不是剛吃五石散?”

對,包括代國在內的列國對南邊的那些人最大的了印象就是喜歡嗑藥。那是因為南邊的世家大抵如此,再來就是一些喜歡嗑藥的人非常出名,比如“竹林七賢”的那些人和“聞雞起舞”的那兩位,差不多也就是庾亮顯得另類一些(不嗑藥)。

覺得孫綽喜歡叨叨叨的可不止是拓跋代國的眾人,慢慢匯集到軍大帳前方的眾人,有一個算一個都看出孫綽很喜歡說話,尤其是孫綽叨叨叨的時候是雙手別在腰後做出大詩人狀。

東晉小朝廷剛剛歷經大敗,三郡之地那邊的軍隊全軍覆沒和國丈被俘,南陽郡被漢軍輕易攻克,水軍亦是損失慘重。之前的列國對東晉小朝廷早沒了畏懼,他們更是不再承認東晉小朝廷是什麽正朔(領袖),再因為國勢的轉變,看不起弱國絕對是世間的一種共性。

眾人之中僅有張氏涼國那邊的人會選擇靠近東晉小朝廷等人,張祚甚至是擺出一副逮到偶像的模樣過去和孫綽寒暄。

原本在叨叨叨的孫綽是一種憤憤不平的模樣,他是被張祚一陣吹捧之後才算是感覺良好了一些,用著矜持而又傲嬌的態度與張祚進行交流,可說得都是一些什麽詩、書法之類的閑話,國事的交流那是一點沒提。

孫綽的矜持和傲嬌源自一點,張氏涼國是唯一還在向東晉小朝廷稱臣的國家,另外張氏涼國在與東晉小朝廷交流時不將自己視作一個國家,是用涼州刺史的臣屬地位。

恰恰因為張氏涼國現在是東晉小朝廷的“獨一份”,孫綽面對張祚除了矜持和傲嬌還有一種“關懷”。這樣一來的話,張祚有什麽話孫綽肯定是有問必答,兩人交流得相當之熱烈。

現實如此,對東晉小朝廷稱臣又不承認是由石虎開的頭,後面慕容皝同樣是先求封燕王與大將軍然後將東晉小朝廷丟到一邊。原先對東晉小朝廷稱臣的高句麗、百濟、新羅之類的邊緣小國,漢軍在朝鮮半島橫沖直撞之後,現實比人強的現狀下,漢國成了朝鮮半島上那些國家的宗主國。

待在軍大帳前方的人基本是類以群分,張氏涼國和東晉小朝廷湊到一塊去,石碣趙國與慕容燕國湊了堆,拓跋代國與高句麗交流良好的同時旁邊又湊著百濟人和新羅人,倒是李氏成漢顯得孤零零。

拓跋代國與高句麗目前有共同利益,兩國都是慕容燕國強勢下的受害者。百濟和新羅想要湊過去完全是看在拓跋公主拓跋秀是漢王寵妃之一,可他們現在被愛理不理,不知道百濟和新羅有沒有讓拓跋代國高攀不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