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令人開心不起來的信任(第2/3頁)

甚至可以說糧食只是基礎物資,衣服、被褥、瓜碗瓢盆和相應勞動工具等等,需要的物資簡直是海量計算。

劉彥可是紅旗下的新生代,還是屬於八零年代的那一批,對某一些事情並不會像零零年後那麽陌生,對一些事情非常門清。

九零後和零零年後,他們成長階段正是天朝的高速發展期,至少是在成年之前都是處在被呵護的環境,接觸到事和物基本和全球接軌,對於電子產品和一些娛樂更熟悉一些。

八零年後以及再往前的一些人群,哪有那麽多的電子產品以及娛樂,甚至是七零年後從小都是參加各種勞動,對新時代的了解可能比不上零零年後,問題是他們了解的層面不同,所造就的思想也不同。

說一句可能被砍死的話,零零年後要真的穿越,大部分只會玩電子產品和對娛樂更熟悉的群體,到了沒有電子產品和娛樂的古代,能幹的事情肯定沒自己的前輩多。他們想搞“高科技”,可任何的科技都是建立在有一系列配套工藝和技術,真想搞還得從基礎幹起,想要幹還得有實際動手能力,但任何的基礎所涉及到的知識可以用無量來計算。

簡單的說吧,懂的制造一輛車,可是合格的相關鋼材和鋁材要能生產,再來就是內燃機、配電、塑料,任何東西都要從無到有的搞出來,因為古代壓根就沒那些,就是個人有全套的知識,可他沒有相應的團隊,一個人搞,一輩子能搞定不?真把車給造出來,想開動還要油,那接著去搞化學吧!

八零年後至少對農耕不陌生,七零年代往前的那些人更懂,任何發展都是建立在不餓死的前提下,要不餓死了還搞個什麽玩意。

種花家的天賦技能止於絕大多數的九零年後人群,有的人可能連親眼看過農田都沒有,沒有實際的動手能力,古代真就沒有高科技的土壤,一些簡單的土玩意反而更合適。

漢國征服了草原,為了使草原有它的價值,農耕不好搞也不能搞,那麽放牧自然不能斷,自元朔五年起草原就在為腹地提供大量的紡織品,驅趕著進入各地的牛和羊也使餐桌上有了肉類。

因為劉彥的大力推廣,再來就是各地氣候也真的是在變冷,羊毛制衣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更換麻衣市場,少不了床上的用品亦是風卷殘樓一般地得到適應。

“大漢有成熟的沖壓技術,只要原料跟得上,相關器物完全不成問題。”蔡優最舒心的就是這個,以前連造錢都是個麻煩,現在只要將模具琢磨出來,就沒有不能造的玩意,尤其是一些不需要強調尺寸微差的工具:“也許真的能夠壞事變好事的。”

蔡優說的是舉國體制,國家迫切想要完成什麽,由官方到民間的全體動員,為了完成以工代賑,相關的生產肯定要跟上,哪怕只是制造勺子,那也是推動了一個產業。

全國規模的以工代賑,需要的物資簡直就是無底洞,壓力不會小。

“再困難,也要全力完成。”劉彥被眾臣的發展內政早就耳朵聽出了繭,他所生長的歲月沒少聽大躍進啥的,先不去管大躍進鬧出多少笑話,但那真的是建設起一個完善的工業基礎:“糧食等物資,國內無法滿足就出去搶。相關作坊,不懂就去搞懂,反正是必須建!”

中南半島那邊有大批的人在撒歡,他們幹挺了林邑和扶南搶了地皮,就該將那些地皮的產能發揮出來。要是中南半島不夠,官方甚至能支持他們到阿三的地盤,只要能夠搶來國內所需要的,就沒有官方不能支持的。

站在班列的庾翼嘴一咧就笑,他們早就拿定主意,才不管會餓死多少猴子,君王要糧食,那就從中南半島不斷搜刮糧食。他一聽劉彥講那些話,就知道會有新的撒歡地區,才不管去了哪裏會遭遇上什麽人,有一個強大國家為後盾,反正懟就是了,甭管是懟的過程怎麽樣,遭受了多少損失,少不了他們賺的。

不止庾翼開心,紀昌、蔡優、田朔等等一批職能上牽扯到民政的官員都很樂呵,牽扯到內政建設的時候,怕的就是君王什麽都不想幹,該是怕君王什麽都不幹。

中原都要幹旱了,什麽都不做就等著民不聊生,做了且不管有沒有效至少是在做,他們對劉彥的很多安排並不是那麽了解,聽著卻能在腦子裏勾畫一下藍圖,不限範圍的以工代賑,那麽龐大的勞動力幹點什麽都對地方的基礎設施有好處。國家大肆支持民間作坊,作坊的產出有固定而穩定的銷路,幹什麽幾乎都是白撿的。

大殿很殘破,屋頂時不時還會灌風下來,大部分的人心中卻是一片火熱,有些抑郁的就該是軍方。

要以工代賑,那肯定是需要監管人員,包括徐正等一批軍方抑郁的是,國家動作那麽大,別想著還能對外有什麽大動作,沒有戰爭軍方就無法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