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死對頭

在後續的接待中,袁喬先後從各國那裏得到了足夠的善意,無一例外是想要達成互相友好關系,建立貿易渠道。

袁喬對於那些國家所謂的友好關系是一種比較嗤之以鼻的態度,想要的是各國答應漢國前往購糧。

至於平等關系什麽玩意的壓根就不存在,只要是自己周邊的國家,中原精英對那些國家的一貫態度只有兩個,那就是選擇臣服或被滅亡。

中原王朝知道一個國家,就會想著打到屈服成為小弟或是直接占領該國土地,這種思想從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到秦一統也是如此,西漢更是將這種霸道思維付之行動,對於鞭長莫及的國家則是一種理都不想理的態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不是說說而已,是中原王朝歷來說得到辦得到的事情,一貫以來歷代中原王朝除了分裂時期和兩宋時期,基本上也真的是那麽幹的,朝貢體系也是在這種思維下出現。

袁喬當然不會把一個受中原文化教育的精英心理表現出來,就是或多或少會在接待各國使節的時候露出一些高傲的舉動,偏偏包括波斯薩珊在內的任何一個國家(不含沒到的羅馬人),他們對袁喬的高傲哪怕是覺得不習慣或不服氣之類,大多數人竟然覺得是理所當然。

一個強國就該有強國的樣子,強者對弱者不假以顏色是一種法則。身為弱者接受來自強者的輕蔑很多時候甚至是會欣喜,畢竟強者態度上蔑視弱者總好過直接施加武力。

袁喬對來自波斯薩珊的正副使是最大程度表現得平等,那是建立在波斯薩珊不是一個弱國的前提下,這種態度上的表現很是讓阿爾達希爾受用甚至感到驕傲。

“我們有和漢帝國平等對話的實力。”阿爾達希爾其實對目前這個漢國的了解並不多,更多的是西漢和東漢的了解,尤其是將強大匈奴打得落荒而逃的西漢:“漢帝國明顯也知道這一點。”

厄古泰·巴赫拉姆在看馬車之外的景色,他們已經離開建康城,目前是抵達梁郡地界。

建康城作為現如今世界最大城市給予各國使節團的印象異常深刻,來自東方文明的各種事物都能讓他們感到驚奇,見識過了東方文明的建築,再看到漢人是怎麽生活,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關於道路。

在東晉小朝廷時期,建康作為小朝廷的都城就有連接各處的交通,道路原先就比較寬大,後面納入漢國疆域又經過左右車道的改造,給各國使節團看到的就是一條整潔且寬大又充滿次序的道路。

可以說在目前的世界各國中,道路分左右的並不多,基本上就是一條路上要前往不同方向的人混著走,人少的時候沒事,可是人多的時候就極容易互相擁擠。

漢國早就執行左右分行,單方向的單行道給予沒見過的人一眼就能瞧出其中的好處,瞬間就能看出次序感。而說實話,道路擁有次序和沒有次序就是兩個天差地別的情況。

“不知道類似的道路有多少和多長。”厄古泰·巴赫拉姆說的是國道級別的道路:“行駛了那麽久,我連一次顛簸感都沒有感覺到,可以想象道路是何等的平整。”

阿爾達希爾就不得不進行回憶,波斯薩珊自然是有寬大的道路,可沒分左右行道就不說了,道路平整什麽的要有也不可能是很長的路段。

他們行走的這一條國道,是在原有的道路上進行改建,按照規格國道總寬是十六米,左右各自寬八米,中間有隔離道,兩邊建有護欄,類似的道路除了在漢國能夠看到,哪怕是以交通便捷聞名的羅馬都沒有。

都不是什麽普通老百姓,誰不清楚一個國家的交通意味著什麽,身份越高見識越廣的人,越是能夠從一個國家的交通來判斷該國的實力和對地方的控制力。

在進入梁郡之後,有些明白人松了口氣的同時又將心給提了起來,那是因為從建康延伸出來的道路到梁郡也就終止,可梁郡境內卻看到動用龐大人力和物力在建設道路。

“條條大路通羅馬,便利的交通不但保證了羅馬人對各個行省的控制力,還可以擴展更大的疆域。”厄古泰·巴赫拉姆有親自去過羅馬這個國家的境內,對羅馬的交通有著無比深刻的印象:“與羅馬相比起來,我們的交通遠遠不如,才會有各行省不斷叛亂。”

“我剛才得知,漢帝國要建設一條長達萬裏的國道。”阿爾達希爾是從鴻儒館官員那裏得到消息:“是我們從建康城出來時走的那種國道。”

“真是一個有魄力的國家!”厄古泰·巴赫拉姆所知道的是,波斯薩珊的歷代君王也有類似的想法,可是受於國力以及周邊環境一直沒能付之行動:“或許……我們回去後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建議陛下將計劃變成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