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蕓蕓眾生

今上優渥武人並不是什麽秘密,加入正軍(常備軍)哪怕是小卒也是百畝之田到手,疆場立功從不吝嗇於賞賜,還不要提社會地位的提升,家庭成員在鄉裏的諸多優待。

“俺大兄的二舅子的三姑媽的兒子。入正軍授田,其親謂之軍屬,逢年有節官府親上門慰問有何難,可謂無微不至。”

“俺二姨丈的三舅子的四姑婆的兒子。疆場立功得奴婢六人,數百畝驅使耕作,平時可為牛馬走。”

所謂的牛馬走是西漢就有的一種稱呼,原先指的是比某位貴人門下鷹犬走狗更高級的差遣人士,後面演化成為為誰服務的奴仆。奴婢也不是單指女性,是男女奴仆。

正在交談的人,他們賣力地開挖泥土,揮舞鋤頭的同時還能與周邊的人聊上幾句。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又以同鄉成為一個勞動組,組長一般就是鄉裏的嗇夫、遊徼、亭長,往上就是縣裏的人。

小民的閑聊大多會是在攀比,誰家過得好,誰家出了什麽能人,都能聊上很久。通常卻會是以道聽途說而來居多,也就有了從哪個舅子、哪個姑媽那裏聽來的由頭。

現在看誰過得好不好其實並不復雜,最能體現的就是得到了爵位。

有太多一無所有的人,獲得爵位之後,住宅有官府全資建造,名下亦是有了可以傳家的土地,更有可以隨意差遣的奴仆。

人都會對美好生活產生期盼,想要獲得爵位?生活在漢國想要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最便捷途徑就是參軍入伍,登記造冊之後會有諸多實惠的福利就不談了,軍屬在鄉間真的也是能夠得到諸多的優待。

參軍入伍可得百畝田是元朔六年之後的新政策,原先只是十畝田地,後來漢國疆域不是一再得到擴張嗎?諸多退役的將士是被安排在地廣人地的區域,中樞也就將十畝的數量提高到百畝。

另有一項新的政策,願意遷往新開疆辟土之地,官府還願意增加田畝的數量,離漢國本土越遠,政策就越優惠。

“每歲亦有禮品,如俺二姨丈的三舅子的四姑婆一家,上次冬至便分到了一只牛腿,是好大的牛腿!”

牛腿只是一種體現,更多的時候軍屬能夠得到的慰問品種類繁多,直接發錢或是給予布匹的次數最多,卻是都喜歡布匹。

“好兒郎的家屬就是該得到優待,誰不服就是與大夥過不去!”

“是極!是極!”

歷經胡虜肆虐之亂,當代人對於掌握武力有著一種癡迷,堅定認為漢人就該有自己的強悍武裝,絕對不能再發生胡虜入侵而沒有抵抗之力的情況。

當代的軍人也的確是一直在血灑疆場,一次又一次的血戰終於將欺壓漢人的胡虜消滅和驅除,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沒有胡虜壓在頭上就是一個好的社會,為此很多人願意付出一切。

“俺琢磨著,等待這一次徭役結束,下一次征發徭役俺就該成為郡縣兵了。”

“有啥用伐?能去阿三那裏?”

“不去阿三那兒,俺也有機會去草原,去東北。”

“不打大仗了呀!成為郡縣兵也只能是本地更卒。”

說那麽多,其實還是為了能夠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其中對於土地的渴望最大,可在漢國就是再有錢都無法獲得土地,只能是走上戰場殺敵立功才能得到土地的賞賜。

源於二十等爵的基礎,再有秦帝國曾經陷入有軍功而不得賞的尷尬境地,漢國對土地的控制絕對是歷朝歷代最強。

元朔三年之後,國家就一直在搞土地回贖,不管是豪族還是世家,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在刀劍的監督下丈量田畝,以該家族的實際人頭來算,每人二百畝田地,多的就會被國家有償贖回。

到元朔六年,漢軍攻滅東晉小朝廷,南方也做了土地丈量,曾經有田數萬頃能剩下兩千畝就算多。

到了元朔八年,漢國本土再無手持萬畝田地以上之非軍功傳家之家族。

劉彥這麽幹是得到軍方的全力支持,畢竟軍方是最容易因為功勞而被犒賞的群體,其余階層就是反對也不敢開口,誰也不想被軍方針對,最想反對的南方卻是有桓溫一再舉起屠刀揮砍。

家族名下有多少土地直接與因功獲賞掛鉤,也被團結在劉彥身邊的集團全面接受。他們本身就是利益集團的一份子,因功而得賞的政策天然對他們有利,只有被排斥在集團之外的人才應該哀嚎。

後面的桑虞不管是不是真的在針對冉閔或誰,反正他也為大多數百姓幹了一件好事,那就是被征召進入郡縣兵也能獲得土地犒賞,土地畝數雖然比不上常備軍,可大多數人至少是有了合法獲得土地的渠道。

就目前而言,除開因為服役而得到土地之外,只能是向官府進行租賃,絕大多數百姓耕作的土地就是來源於租賃,壓根就沒有屬於自己名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