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蕓蕓眾生(第2/3頁)

控制土地所有權是劉彥的主張,起因是為了鼓勵漢人殺敵立功,說白了就是為了建設軍國主義而定下的政策。而政策在很多時候是需要為時勢讓步,比如連郡縣兵都能獲得土地就是一方面。

劉彥並不是不清楚人們對土地的渴望,他一方面需要維持二十等爵制度的根本,既是無功不得田,保證軍隊的旺盛好戰之心;另一方面,他那麽幹是在逼迫豪強、世家等等有能力的這個群體另尋出路,比如將目光轉向工商。

古人早就有了“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的覺悟,可是“農”還算好一些,“工”和“商”卻是一直屬於被鄙視的對象。

漢國不允許無功而獲田,豪族或世家不敢對土地隨便伸手,可他們對財富的追求卻是不可能停止,不用劉彥去提醒,他們就將目光看向了工坊和商事。

元朔四年之後,北方的各種工坊紛紛冒了出來,那就是無法獲得土地之後的一種效應,是國家在逼著有實力的家族另尋出路,得到了劉彥所想要的結果。

國家控制著土地,沒有屬於自己土地的百姓除了向官府租賃,就只能去打工。屬於農事的季節是集中在春耕和秋收,另外兩個季節就不是閑得蹲門檻抓虱子,可以去打工賺錢。

“工”的發展會驅使社會向前進步,他們想要自己的利潤不斷增大,就要研究該怎麽樣才能降低成本的同時商品又被接受,那就是提高生產力的一個過程,也是科技進步的基礎。

有了商業品還得有人采購,商人就是負責采購商業品進行分售的一個群體,“工”和“商”都因為自己的勞動獲得了利潤,國家也從中獲得了稅收。

實際上漢國只是缺糧而不從不缺錢,就是因為有太多的家族被逼著轉向“工”和“商”,還一度有官員認為這樣很不好,就是因為“工”和“商”占據了太多的人力,導致缺糧現象。這麽說的官員後面基本是回家吃自己去了,不是劉彥動手,是身為太尉的徐正和治粟內史的蔡優聯合起來使力。

軍方接受“工”的興起當然是因為工業發展對軍方有利,同時也是受不了有誰對土地分配指手畫腳。

蔡優的反應會那麽激烈,是“工”和“商”兩個群體源源不斷地在貢獻小錢錢,誰阻礙治粟內史所屬部分獲得小錢錢,誰就是他們的大敵。

“巨石、巨木等皆是利用馳道運輸而來。”蔡優此時此刻就身在新長安的工地,他很是驕傲地對一身便服的劉彥介紹:“馳道乃是因‘工’興起,有大才仿先秦而制。”

先秦的馳道就是一種古代版的有軌道路,道路之上鋪設木材軌道,專門制造車輪來適用,由馬拉著特制的車駕奔馳於馳道,一日可走上千裏之遙。

漢國在大造兩條國道,其中就包括馳道,就是馳道的建設難度遠超普通道路,工程是壓在最後。

馳道的建設是劉彥親自拍馬,更是他來進行設計,卻是根據現代鐵路來畫樣本,只是使用材料改為木制品。現在他聽到有人見過先秦馳道的典籍,驚訝的同時是產生不小的困惑。

蔡優不得不為“工”的發展鼓吹,就好像軍方不得不鼓吹戰爭一樣。他還是有理有據的吹噓,每年的稅收額度就擺在那裏,再來也是減少了百姓對土地持有量少而產生的矛盾,畢竟打工也是養家的途徑之一。

劉彥當然是知道馳道,還知道從新長安到秦嶺的馳道長度是七十余裏,建設這一條馳道的主要原因是建設宮闕缺不了巨木。

“大才?”劉彥來了興趣:“召來寡人一見。”

蔡優提起那茬顯然是事先早有準備,轉身對後隨從吩咐一聲,很快人就被帶了上來。

來人是一名身穿侍郎官服的官員,因為現在的人都是長相比較顯老,其實是無法從面貌來判斷年齡,蔡優介紹了他的姓名、年齡和來歷,著實是讓劉彥大大地驚訝了一下。

“臣馬子歡,拜見王上!”出身羌族的馬子歡不管是從穿著還是言行舉止都是一名漢人,他的來頭並不算小,為石虎設計和修建過襄國和鄴城的宮闕。

劉彥看是不是漢人,看的是對漢家思想和文化的認同度,不是看血統。他認為只要說漢家語言,以漢家禮節來要求自己,思想上面也是根尋於漢家,那就是一名漢人。

當然了,是不是漢人也要看長相,至少外觀方面不能和漢人有太大的差異,尤其是皮膚和發色方面。這個也是漢人經受白皮膚系羯族的苦難後,揮之不去的痛恨感。

劉彥對有能力的人從不吝嗇和顏歡色,一陣鼓勵之後,好奇地問:“卿從何處得見馳道?”

馬子歡哪敢有一絲的隱瞞?說是從姚弋仲的家庫偶然得見,又說姚弋仲之所以有記錄馳道的書籍,是姚弋仲向石虎討要,至於石虎是從哪裏得來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