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陛下聖明(第2/3頁)

紀昌不知道劉彥心情為什麽突然之間變差,對劉彥的一些話也不是全然贊成,只是無比盼望大漢有國強民富的那一天。而他無比的清楚一點,想要辦到得有有戰鬥力的軍隊,並且不能只有單獨的一支能打。

諸夏歷史上有多次出現整個國家只有一支強軍的情況,該支強軍的確是某段時期保證了國防的安全,可是向外開拓卻會顯得不足。

只有一支強軍是那些統治者不願意更多的強軍嗎?顯然並不是這樣的。是國家真無法提供更多優質的兵源,也可能是國家的財政支撐不了第二支強軍的軍費,或許是將門世家不希望再有第二支強軍,反正整個國家的方方面面都在拖後腿,導致整個國家只有一支能夠拿得出手的強軍。通常情況下是那一支強軍在某一場戰役被殲滅或是重創,然後國家因為失去那支強軍無可避免地走向了滅亡。

國家沒有優質兵源真是屢見不鮮的事情,尤其是以承平最久又國情懦弱的國家很難找到優質兵源。

紀昌又再一次發愣了,他想了一下自己看的史書,沒找到劉彥說的朝代。

“丞相便當寡人是在假設。”

“……”

有那麽一個朝代,別說是優質兵源了,就是想找合格的人訓練成士兵都難。不是該國家的男人都骨瘦如柴,是這個國家的男人從精神上就已經毀了,有再強健的體魄,卻沒有與之相符的意志和精神,滿腦子想的就是東華門唱名,誰都清楚入了軍伍就成下等人,國之重將都能被隨意侮辱。

“不能吧?”紀昌是反對國家沒恢復過來之前一直打仗,可從來沒有想過折騰武人:“如此國家……難道不知‘武’乃一切根本?若是沒有武力,昌盛繁榮以何保駕護航?”

劉彥無聲的笑了,所以說那樣的國家能支撐百年以上簡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跡,是之前朝代留下了豐厚的民族遺產,也就是最簡單的民族大義和華夷之辨使一些人願意護國,要不然南北合起來能存在三百一十九年簡直是違背常理。

劉彥不能讓國家太過依賴系統部隊,逐漸使系統部隊消失在大眾視野,他堅持認為這樣才是正道,不是用系統部隊無視傷亡地橫推,培養軍方的侵略性,以及使百姓邁腳向外,那樣一來向外擴張不會僅是他們這一代,再來是二世而亡的機率也會無限降低。

“陛下(父王)!”

崔婉率眾特別來到宮門處,遠遠地就行禮參見。

此時此刻,城內依然是到處吼著“萬歲”之聲,尤其是劉彥下令今晚給勞動者加餐,比之前更加熱烈。

愛戴天子是一回事,能夠吃上一頓好的才是正經事,之前或許是隨波逐流地跟著喊上兩嗓子,後面則是發自內心的歡呼。

劉彥一眼看過去,往後以及眾妃都帶著孩子,他們還特地換上了盛裝,顯得極其隆重。

在王室成員的後方,眾多的臣工以及署僚是整齊地列隊,隨著前方的王室成員行禮而參拜。

能使百姓歡呼,不管是出自什麽樣的原因,肯定是值得統治階層歡喜的事情。

劉彥要是不出征的話,平時其實是比較宅,像今天首次面對百姓而揮手還是第一次,百姓會歡呼也是在意料之中,內心裏多多少少是既欣慰又得意。

漢國完成了驅逐胡虜的大業,復仇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挽救了漢人的心氣,重新使漢人恢復了霸主地位,僅是給百姓可以安穩生活的環境已經算是一項功業。

誰都不能否認是劉彥給了萬眾最起碼的安穩,不用像是生活在胡虜統治時期那樣時刻會遭到欺辱,或憂慮丟了小命,更不用說為了復仇滅掉一族,還沒有停止滅族大業,根本就是要對曾經欺辱過漢人的異族趕盡殺絕的節奏。

以上是精神上面的層次。

如果說驅除胡虜給予漢人安穩的生活環境是基礎,劉彥還打破了司馬一家子重新恢復“血統論”的壟斷。

所謂的“血統論”初始是在上古時代,老子是官,兒子、孫子、重孫子要是沒家出橫禍的話也應該是官。不排除有人能從什麽都不是也能成為官,可例子真的是少到可以,足以證明其困難程度。

已經被封聖的孔子他老人家,他的祖先是周王室分封諸侯宋國的君主,就和很多諸侯國被人篡位那樣,宋國後面也是改了統治者,到孔子父親叔梁紇這一代其實已經是平民。

叔梁紇是一位很牛逼的人物,說的不是他六十六歲才生出孔子(野合,因為是山地旁邊,取名丘),是他的武力值很可觀。有一次他所在的魯國受到老大晉國的召喚。

魯國為了繳納保護費當然是被召喚之後,趕緊屁顛屁顛地派出軍隊聽候晉國老大的差遣,叔梁紇就是被征召的一員,他在進攻“陽”城的一戰之中,幹出了舉起門閘(千斤閘)的瘋狂舉動,成功地讓入城的友軍得以撤退。因為現場有晉國老大正卿家族的智罃和荀偃看著,還有六卿之一的士匄也在場,看到他那神勇的舉動印象無比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