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海納百川(第2/3頁)

其實高顯往涿縣,高顯往馬石津,兩條馳道每天都在向內地運送人和物,劉彥這支隊伍出發的時候,恰好是另一批滿載奴隸的車輛出發。

先秦先發明出來的馳道,它的好用超乎想象,速度和裝量輛未必有多塊和多重,可是比起單純用雙腿趕路,或是傳統馬車運輸,那就顯得快和載貨量多了。

“修建這兩條馳道耗費兩年多,死傷也是超過二十萬人。”桑虞還是一次不經意間看過相關的文件:“當地有足夠的木材資源,要是換作其余地區耗時會更長,死傷也會更多。”

修路從來就沒有簡單的時候,那還是有專門的勘探師來指定路線,不懂得選擇修路的路線會更困難。

“單是涿縣到高顯的馳道就死了五萬多奴隸,包括殘疾的那些。”劉彥對馳道很重視,每一條馳道是怎麽修建起來,修建過程又有多少耗費和死傷,都有親自查閱資料:“那還是我們珍惜奴隸小命的前提。”

劉彥記得很多修路的資料。

李唐為了修通前往蜀地的道路,開鑿棧道就是數千人一批又一批地犧牲,反反復復又隔了幾代人可算是修成了,死傷要以數十萬人計算。

到近現代的時候,華人漂洋過海要去淘黃金,然而黃金並沒有淘到,是被成批成批地送去修各種路,北美的鐵道每一塊枕木下面都是一具華人的屍體並不是開玩笑。

他們現在利用的這一條從高顯到馬石津的馳道,耗時要比涿縣到高顯的那一條多,死傷方面也是更重。那是因為這一邊的地形更為復雜,其中的幾個地段不得不開山,幸虧是有了火藥,要不然不知道要修到什麽猴年馬月,死傷也必定是要再多上數倍。

劉彥第一次踏及馬石津是漢國沒有建立之前,那個時候他們是被迫撤離長廣郡,還是先到廟島列島喘息,後面找到了位處遼東半島的這處休養生息之地。

馬石津其實就是現代的旅順,這一邊有著天然的深水港,可以十分便利地建造處港口。它這一邊不但有天然深水港,外圍還有環形的雙臂,只留下一條通道提供船只進入,作為軍港可以更大肯能性避免遭遇水面敵艦的突然襲擊,可要是被堵了想出去也不容易,算是有利有弊。

出巡隊伍要進入遼東半島,首先就要通過一條綿長十余裏的城墻。這一條城墻的建立原因,是當時的慕容燕國來攻,劉彥那個時候可沒有多少兵力,用不多的資源咬牙建立起城墻防線,也讓慕容燕軍後面覺得強攻代價太大而選擇退兵。

劉彥利用系統建立起來的城墻防線也就這一處,後面是建設宮城才又利用,像是臨淄和新長安的宮城城墻,其實就是利用系統來建造,並非是夯土結構,是采用的石料。

現如今慕容燕國已經被滅,雖然還有慕容殘部,可是離遼東半島太遠。包括遼東等地和半島皆為漢土,遼東半島這一處城墻其實是已經沒有太大的軍事價值,僅是駐守五百人作為象征意義。

進入到遼東之後,能夠明顯區分出與東北的差別,可以看到林林落落的村莊,也能看到城鎮,就是要比起內地還是會顯得荒涼許多。

“東北大量降雪,這邊僅是出現降雨。”庾翼沒搞懂那是什麽現象,他其實也沒來過遼東半島:“兩地相隔不遠,卻是兩個景象。”

劉彥還不止一次親自經歷過一邊在下雨,沒走一步的另一邊卻是一滴都沒有的呢,沒覺得有什麽奇怪的地方。

他們進入到遼東半島,看到的就是一片繁榮。

遼東半島人口最多的時候將近百萬,雖然不是聚居在一個城市,可到處都能看到村莊和城鎮,自然還有被開拓出來的農田之類。

現如今的遼東半島人口依然還有五十余萬,算是位處邊疆地區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之一,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還是劉彥落魄的時候就跟隨,不缺乏一些功勛的家屬,他們也是以天子心腹之民自居。

劉彥出巡到這個地方,百姓是萬人空巷出迎,整個車站包括周邊,一眼看去除了人還是人,一陣又一陣的口號喊得地動山搖。

“陛下。”蘇樂完我看去已經垂垂老矣,被推選出來作為覲見劉彥的代表,一身的盛裝:“陛下時隔八年之後,可算又來了。老朽也終於再一次見到陛下。”

劉彥其實是已經忘記眼前的人是誰,一來是對蘇樂完我這個在長廣郡首批接納的羌人家族的族長印象不深,再則就是每天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真不容易將每個人都記清楚。

當然了,劉彥才不會明明白白地說不認識,很親切地微笑,問一下過得怎麽樣,多少兒孫了之類的。

“過得好,兒孫也多,都在為陛下效力。”蘇樂完我還特意提了提遼西郡的郡守蘇東,說是自己的嫡長子,小時候不止一次見過劉彥。他後面又提到幾個,或是作為地方官,或是在軍中,儼然就是一家子都在給劉彥幹活:“老朽年紀大了,就在這邊養老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