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錢太多!(第2/3頁)

官方會在奢侈品上面定下高稅額,其實也是遏止和打擊奢侈品交易。

中南半島的文明程度並不高,漢人在那邊掠奪的時候,大多數的時間其實是搶不到什麽太值錢的東西,能獲得奢侈品要麽是走了狗屎運剛好搶了一個用翡翠原石或是其它什麽原石蓋屋子的土著,要麽是那個土著村子旁邊剛好能淘金,要不真不可能搶到什麽奢侈品。

前期軍隊和私人掠奪隊還能有不錯的物資收獲,後面基本上就是搶光了,眼睛就盯在了土著人口方面。

有相關的數據表明,漢人沖進中南半島之後,短暫的數年間創造的經濟收益超過百萬萬五銖錢,那是建立在發現多處翡翠礦、金礦和諸多名貴木材的前提下。

可以說只要是去了中南半島的漢人就沒有一個窮著回國,不但去的人都發財了,國家也是吃的不斷打飽嗝。

經濟收益只是其一,掠奪了大量的人口其實更被國家所看重。

從中南半島抓捕到的勞動力緩解了國內的勞力缺失是一說,相對重要的是解決了起碼三十萬單身漢的婚姻問題。

交稅是一定要交,沒有背後國家的強大,就輪不到他們能夠肆無忌憚地去搶。

私人千萬別說自己的勞動成果為什麽要分出利潤那種話,局面是國家的軍隊打開,也是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在背後撐腰。

要是國家不強大,去搶了他國,信不信被搶的國家去申告,自己國家會派人捉拿給出一個交代?

有了中南半島的例子,才是後面一再對外開啟戰事沒有遭到多大反對聲浪的原因。

後面對西域就是另外一種模式,國家出面進行組織,正規軍隊為輔助,由民間力量作為主力。

“西域的例子挺好的。”徐正主軍務,能夠看到相當多的數據:“國帑的耗費僅是在進行必要的武裝以及服裝統一、前期的輜重,出資僅是一千五百萬(五銖錢)。”

要是派出軍隊,五萬部隊的一應準備不會僅是一千五百萬五銖錢,至少也要八千萬五銖錢,甚至更多。

八千萬五銖錢還只會是首批支出,後續還會有多筆的耗費,視戰爭進程以及順利與否,打完西域之戰耗費個數億五銖錢也不會是太奇怪的事情。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漢孝武皇帝三次遠征西域,第一次省了一些只耗費八千萬五銖錢,第二次卻是增加到了兩億五銖錢,第三次則是超過三億五銖錢。而屢次的出兵,最多不會超過兩萬(不算自帶幹糧的民壯)。

漢家開啟國戰從來是要看收益,哪怕是西漢打匈奴是為了報仇也注意到了出支和收獲,說漢武帝是一個窮兵黷武的人,怎麽不看一看當時有多少人踴躍地自帶幹糧跟隨軍隊出征,怎麽不去調查漢匈開打之後國內肉類價格的下降。

“能夠看到的數據……”紀昌不是要為軍方站台,很公允地說:“雖然不比攻打中南半島收獲大,卻也有三十四萬萬(五銖錢)的收益。”

紀昌說的收益是不算土地的純利潤,不過是將後面的奴隸貿易給算了進去。

那一刻,劉彥看向了桓溫,隨後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桓溫身上。

“遠征之戰(漢笈戰爭)只是初略有了數據。”紀昌現在還是丞相,對於一些數據不想看也得看:“僅是初略的數據,統計的收益超過四個中南半島,達到了四百萬萬。”

桓溫立刻露出了矜持的笑容。

阿三有錢到連羅馬人和波斯人都嫉妒的地步,漢軍僅是從華氏城的斬獲進行估算就達到了兩百八十億,地方上不是大城的斬獲就會多,是看區域性質,有些盛產黃金的阿三城池收益非常可觀。

“四百萬萬僅是對斬獲的四成進行估算。”紀昌著實是忍不住看向了將會成為戶部尚書的謝安,調侃道:“安石日後僅是估算阿三大陸的斬獲就會很忙碌。”

又是引起一陣“哈哈”大笑,他們在笑的同時還會在心裏美滋滋。畢竟他們的侯國所在地就是在阿三大陸。

估算四成就有四百億的價值,不代表後面的六成會有六百億的價值,說不準後面的六成連一百億的估價都不會有,但他們很願意往更好的方向去想。

劉彥的漢國從來都不缺錢,甚至可以說是錢多到過份的地步。

沒有從倭列島掠奪黃金和白銀之前,有劉彥這麽一個BUG的存在也不會缺少黃金,有了倭列島的黃金和白銀,又從那些戰敗國那裏一再獲得財富,實際上要不是官方一直控制貴重金屬過量流通到民間,買一個包子就需要一枚金幣的事情早就該發生了。

錢之所以是錢,是因為它能夠買到貨物。

一旦黃金泛濫,黃金並不會比鐵貴重到哪去,甚至黃金的價值會遠遠低於鐵,至少鐵還能做成各種工具和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