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大動作?

想要家財萬貫,美宅樓閣,妻妾成群,一切都是建立在有足夠高的爵位基礎之上。

在漢帝國沒有什麽比爵位更加重要了!

獲取爵位的途徑其實有不少,將田種得好一些,對一些工具進行革新或是發明有用的新工具,在官場文職的某個領域取得優異成績,很多方面都是獲得爵位的方式之一,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沒有比上戰場更便捷的方式了。

種田取得成績?對於絕大多數的漢人來講,種田是一項必要的技能,可是大多數人也只是會種田,怎麽去種好田就不懂了。

現如今一頭埋在種田上面的漢人越來越少了。

有爵位在身的漢人,誰家中沒幾個奴隸?種田的活都是交給奴隸去幹,他們更加樂意多加鍛煉身體和武技,好在受到征召的時候上戰場去博取未來。

革新或是發明新工具的門檻並不低,那得是長時間處於那個領域才累積足夠的經驗和知識,一百個裏面能出一個革新或發明工具的人都算是多了。

官場文職?總要先有那個機會去躋身官場,還要有足夠的能力去將自己負責的領域做好。

其實有那個本事去當官的人,他們要是能選擇才不會去當地方官,更加樂意進入軍方系統,也會想方設法使自己成為軍方一員。

畢竟能治理好地方就代表能力不差,肯定認為自己在戰場能獲得更好的成績。

上戰場不是絕對的安全,可特麽吃飯都還能被噎死,哪有什麽是真正的安全,想要獲得多少就要付出多少,其中就包括風險。

“要是沒有來西域,俺可能永遠是個白丁。”王勉現在可是個上造,爵位是到西域之後掙的:“家鄉那些一直等著征召的人,他們現在老後悔了。”

自元朔十一年之後,漢帝國就沒有再大規模地發布征召令,甚至連郡縣兵都極少調動到戰場。

郡縣兵是漢家成年男兒每年必須服役的徭役之一,大部分就是在本縣服役,進行一些操練和訓練,更多的時候是在強調紀律。

雖說成為郡縣兵是在為成了常備兵一員打各方面的基礎,可實際上真正能進入到常備兵的人並不多。

元朔十年之前,郡縣兵還會被收攏調遣到某個戰場。

到元朔十年之後,有機會被調到某個戰場的郡縣兵是越來越少,甚至到了元朔十二年就再也沒有郡縣兵調到戰場的記錄。

一旦不能上戰場,郡縣兵的出路也就等於斷了,就真正是成了單純的服徭役,什麽盼頭都沒了。

早些年開放了中南半島,元朔十年開放了西域,有勇氣又敢搏一把的人皆是背上包裹離開家鄉,剩下的人之前覺得那些人傻,到現在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傻瓜。

村子裏的人並不是來自同一個地方,天南地北匯聚到了一起,有來自北方的雁門郡人士,有從冰寒之地的遼東而來,來自最南邊的蒼梧人也有,更多的則是來自西北。

要是在中原腹地,來自不同地方的人會以區域抱團,一個小村子形成不知道多少個派別。

對於身在時刻都可能有危險的西域,他們從國內的哪裏來的都不重要了。

在西域人眼裏他們身上都有共同的符號,那便是漢人。

西域人才不會因為某個誰來自遼東就不殺,也不會因為是來自西北就有不同程度的敵意。

只要是個漢人,身在西域是能夠比西域人享受更多的方便或者說特權,但那是建立在剝削和壓榨西域人的前提下,可想而知享受著方便和特權的同時會有什麽風險。

在西域定居下來漢人所在的村莊,早期的時候是要面臨馬賊的突襲,就算是各支馬賊被剿滅,可身處的區域依然是有著很多西域人,他們平日裏可沒少被帶有敵意的西域人偷襲,為此又引發了很多的後續。

搜拿襲擊漢人村莊罪犯的事情每天都在西域這一片土地上發生,鑒於漢人的確是不好惹,也讓西域人惹不起,大多數西域人根本就不敢瞞報或是窩藏。

真要碰上了窩藏而又瞞報的情況,通常是以某個村莊被除名,村子裏的西域人不是死就是成為奴隸,成為那一個事件的結局。

漢人從不手軟,很有效地震懾了西域人,是沒有完全將反抗和敵意壓下去,但的確讓敢於襲擊漢人的西域人減少。

至於那些還依然敢找漢人麻煩的西域人,他們視名氣大小漸漸成為某個西域人抵抗組織的首領或是重要人物,團結了相當數量與漢人有血海深仇的西域人。

西域人反抗?漢人中樞的政策暫時沒有改變,不反抗是晚點死,反抗就早點去死。

帝國中央會不會改變政策,對於執行者來說只有去執行的份,像是這一次西域都護府再次向民間征召人手,就是來自長安的一封公文,兵部要求將西域再梳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