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賀正旦

和趙佶、米友仁兩人吃完了飯,武好古便告辭離去。

今天得到了傅和尚的來信,著實讓他有點興奮——這可是佳士得行未來進入海貿行的突破口啊!若是真的能借助傅和尚的日本相國寺在日本國的北陸地區搞到一個貿易中轉港,那麽大宋的船隊就能繞過朝鮮半島前往海參崴了……海參崴城市現在肯定是沒有的,但是天然的港灣應該是存在的。

而且海參崴是建在一個什麽半島上面的,也許還有島嶼可以駐紮,地形應該是非常險要的。若是加以建設,應該可以建成一個難以攻克的要塞型港口。

這可是抵在女真人背後的一把尖刀啊!

其實也不需要從海參崴要塞出兵,只要通過這個要塞源源不斷販賣鐵質兵器給敢於反抗金國的部落,應該就能達到牽制金兵的目的……

雖然只是小小的牽制,可總是一個好的開端吧?

另外,歷史上的渤海國的中心仿佛就在海參崴附近。也不知道現在那裏還有沒有渤海國的余燼?

若是能扶植起一個比較強大渤海政權,那可就有女真人喝一壺的了。

關於渤海人的問題,武好古通過馬植的敘述也有所了解。渤海人在遼國境內的數量不少,和契丹人不相上下,不過社會和經濟地位卻是非常低下的。

據馬植所言,在遼國直轄的領土上,主要生活著契丹、奚、漢、渤海、熟女直等民族。其中契丹人和奚人關系非常密切,契丹和奚同是源出鮮卑宇文部的一支,而且兩部又是近鄰,世世代代通婚。因此在契丹崛起的過程中,奚人也搭了便車,成為了遼國的國族。蕭(述律)這個姓氏,就被賜給了奚人的各個部落貴族。奚人蕭氏,也就是大遼國的後族蕭氏——遼國皇後幾乎都出自蕭氏。

因此也可以將奚人看成是契丹人的一部,而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了。在大遼國內。契丹人和奚人都是一等國族!

而漢人在大遼實際上二等人,因為大遼國實行的是“南北兩面”制,也可以說是一國兩制,漢人在“南面”有一定的自治權,而且漢人大族基本壟斷了遼國的科舉,在遼國的官僚體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近二三十年的遼國宰執重臣中,漢人的數量占到了一半以上。

另外,漢人官員還長期操控著遼國的財政和對外貿易。在遼國的五京計司官員中,漢人長期占據九成以上,“計使”則幾乎全是漢人。而五京計司管理的範圍非常廣泛,除了征收租調之外,還管理鹽課、坑冶、商麴等事務。可以說,遼國的經濟,除了畜牧業之外,完全在漢人大族的控制之下。

雖然普通的漢人還是飽受壓迫的,但是他們這些大族其實是很滋潤的,擁有的財富不在耶律和蕭氏之下。

至於渤海人,差不多是最苦逼的。漢人還有個“南面系統”,漢人大族還能通過科舉入仕,還可以通過替國家理財和同宋國、高麗貿易致富。渤海人卻沒有自己的“東面系統”,只是在北面諸帳官下列了一個渤海帳司,油水遠遠比不上漢人官僚。

而渤海人的世家大族因為有一個“大氏王族”(渤海王族姓大)的存在,還多次發動叛亂,因此一直得不到遼國朝廷的信任。渤海人的高、張、楊、竇、烏、李等六大家族中,很少有人可以位列大遼宰執,地位遠遠比不上漢人的四大家族。

至於渤海人經濟地位就更不能比了,基本上屬於受壓迫最重的民族。

因此渤海人對遼人的反抗精神,也遠遠強於漢人。在遼國歷史上經常發生由大氏王族後裔或渤海六大家族成員領導的起義。

另外還有不少渤海王族和貴族成員避走高麗,末代渤海王大諲撰的世子大光顯就在渤海亡國後率領數萬部民避走高麗,至今仍有後裔存在。

如果渤海人能趁著遼國崩潰的機會復國,也許可以消耗女真人的實力。

這念頭,在武好古的腦海中一起來,他臉上的神采就忍不住要飛揚起來了……

大宋面對的顯然不是一場死局!

雖然宋軍的戰鬥力靠不住,但是手裏可以打得牌還是有幾張的。除了一直夢想要復國的渤海人之外,還有草原上的阻蔔,還有許多想要在亂世中一顯身手的北地漢人豪強。

如果這些力量都能發動起來,再加上契丹人和奚人的余燼,女真人真的能“滿萬不可敵”,把他們都砍瓜切菜一般收拾了?

“崇道!”

就在武好古樂呵呵的向潘樓街的方向走去的時候,忽然有人喊他的名字。

聽聲音,有點尖細。

武好古停下腳步,回身順著那聲音看去,卻見大街的另一邊站著個穿著月白色儒袍,頭戴東坡巾的文士模樣的男子,正是梁師成。

武好古這些日子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情,幾乎沒有怎麽在翰林圖畫院露過面。李忠給他安排的訓練課程,也都能推則推,實在不是個模仿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