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養馬、育人、招商

養良馬肯定是一個長期的燒錢項目!

占地數千畝的馬場至少要兩個——這是米爾寶的建議,因為馬是會得瘟病的,所以不能把所有的馬都擱在一起,要不然一場馬瘟就前功盡棄了!所以至少要建立兩個占地超過5000畝的小型馬場,而且還要相對封閉。

每個馬場都必須配一套包括馬匠、馬夫、獸醫在內的養馬班子,還有布置守衛,以免種馬被盜或者馬種外流或者母馬被外來的公馬牽了蹄子……

種馬最好能有四匹,波斯種和大食種各兩匹。每匹種馬都必須有單獨的活動區域和與之配套的母馬群。同時建立馬賬,給每匹種馬、母馬都立馬譜,這樣才能制定出最好的交配方案。

至於馬兒食用的牧草和精料,自然也是不惜成本投入的,這個就不必說了。

而這種把馬當成寶來養的辦法,還不是一年兩年就能見效的,必須有二三十年時間,讓馬經過六到七代的育種,才有可能定型出一款還算優良的品種。所需投入的資金,恐怕是要以數十萬計的。

而且在至少二十年內只有燒錢,不會有任何回報!

育馬須得二十載春秋,育人同樣需要很長的時間。而育人需要燒掉的錢,肯定比育馬還要多得多!

而且育人的投入,更是絕對不能省的!因為在武好古看來,大宋朝在歷史上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沒有馬,也不是因為沒有血性,更不能讓孔子來背黑鍋,甚至不是杯酒釋兵權的錯。

問題的根源只有一個,就是大宋沒有辦好教育!宋朝的失敗,就是教育的失敗!雖然宋朝也辦了官學,還搞了個看似可以推廣教育的科舉制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宋朝的教育,無論是民間還是官辦,其實都是低成本和低水平的。

那種“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的教育,根本培養不出能夠治國安天下的人才。比起之前被少數貴族精英壟斷的“六藝教育”,其實是大大不如的,只有給了“寒門晉升之途”這一項,還可以拿出來說一說。

而要克服這個問題,在武好古看來,其實也挺容易的,無非就是加大教育的投入!

六藝教育和五經教育相比,缺點就是昂貴啊!而五經教育的優點,恰恰就是便宜。

可惜便宜沒好人……在這個問題是,人和馬是一樣的!

而武好古要“好人”,那就不能怕燒錢了。

按照武好古的要求,承載著為中華培養有用之儒的“六藝書院”,現在也開始動工了。六藝書院並不在界河商市的“市區”之內,而是在商市的護城壕和堤壩之外。就搭建在商市市區的東面,緊挨著界河,為了方便運輸,也有自己的碼頭,當然也有自己的防洪堤壩。

武好古是抵達界河後的第四天,才和馬植一塊兒去看書院工地的。數百個小工正在那裏忙忙碌碌,這座六藝書院的一號主樓,已經有了一點模樣兒。三層的筒子樓已經蓋了一層,在旁邊還有人在平整土地,計劃要建設二號樓和三號樓。

“第一期就是一號、二號、三號書舍樓和一號、二號、三號住宿樓,教師樓。”

武好古騎在馬上,對和他並轡而行的馬植說:“這所書院不是蒙館,將來學生都是九歲以上的少年。學制六年,分成六個年級,按照數字來編,一年級到六年級不等。一個年級就占一棟書舍樓和一棟住宿樓,計劃明年先開三個年級,爾後一年增加一個年級……”

“先開三個年級?”馬植沒有聽明白武好古的意思,“不是從一年級開始讀嗎?”

“尋常是從一年級開始。”武好古笑道,“不過剛開張的時候收到的學生肯定良莠不齊,有些學生是有底子的,可以從二年級、三年級開始,沒有底子的就從一年級開始。”

讓一部分學生直接從二年級、三年級開始讀,自然是速成人才的需要了。武好古知道,隨著界河商市的做大和自家在官場上的提升,將來是需要很多人才的。

而在開始的時候,適當降低一些要求,培養些速成人才也是必要的。要不然幾年後,當界河商市初具規模的時候,武好古就會沒人可用了。

實際上,武好古這會兒就已經覺得手裏的人才不大夠用了!

“那邊還有人在做事?”馬植這時注意到“六藝書院”以東還有人在施工,仿佛是用木柵欄圈地。

“那裏是燈塔大學和船政學堂。”武好古道,“再往東就是南岸馬場了。”

南岸馬場就是用來養“界河馬”的兩個馬場之一。不過界河商市並不只有這兩個馬場,六藝書院、燈塔大學、船政學堂、警巡所、營造所、大都保所等機構都會擁有自己的專用馬場。其中警巡所、營造所、大都保所的馬場都會設在界河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