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儒(二)(第2/2頁)

而這麽多年的黨爭,幾起幾落的遭遇,已經讓蘇家這兩兄弟都萌生了退意。

只是現在他們還沒有起復,仍然有“安置”處分在身,就是想退也退不出來啊!

不過現在韓忠彥已經拜了次相,而章惇又因為在擁立定策的問題上站錯了隊,倒黴已成定局,所以兩兄弟的起復也是時間問題了。

一旦免除了處分,復了官位,他們就可以求個致仕了。

“韓師樸的女婿也不錯啊!”蘇東坡說著話,拿起酒杯一飲而盡,然後又把酒杯放在案幾上。在一旁伺候的是俏金娘,看見蘇東坡的酒杯空了,就小心翼翼拿起了在火爐上溫著的酒壺,給蘇老頭的酒杯中倒上了酒。

“進士第六的武好文?”蘇轍皺起眉頭,看了一眼俏金娘,“他可有個很會做事的好兄弟啊。”

蘇東坡笑了笑:“我輩都已年邁,不再做事了,該他們年輕人來做事做官了……不是嗎?”

蘇轍哼了一聲:“都鉆營到我們這兩個老骨頭這裏來了,也真是削尖腦袋了。”

原來擔任了朐山縣尉的米友仁一日前已經到過揚州,把米芾的書信和饋贈的禮品都交給了二蘇。還送給二蘇幾冊剛剛出版的《文曲星》雜志,還和二蘇說起了武好古的“光輝事跡”。

其實武好古還是做成了不少事情的,就算是個近幸小人,也是個很有本事的近幸小人。

“子由,你很看不上他?”蘇東坡笑著問自己的弟弟。

蘇轍又是一聲輕哼:“不是看不上,而是此人……”他斟酌了一下用詞,“此人太會折騰了!就像,就像是王半山!”

王半山就是王安石!蘇轍在聽米友仁說了武好古這兩年多來的所作所為之後,想到的居然是自家的老對頭王安石。

“他像王半山?”蘇東坡嗤的一笑,“怎麽可能?他路子和王半山仿佛是相反的……你看了《共和商約》沒有?”

蘇轍擺擺手,“他就是一個王半山……不過卻是舊黨的王半山!”

“舊黨的王半山?”蘇東坡有些不大明白,論起文采,蘇東坡是勝過蘇轍的。但是在政治上,蘇轍卻遠遠勝過了蘇東坡。

蘇轍道:“王半山的路子,無論是《青苗法》、《均輸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出發點都是為了抑豪門而充國用。希望可以達到‘去重斂、寬農民、國用可足、民財不匱’的目標。而武好古的《共和商約》則與之相反,是‘不抑豪門,鼓勵工商,想讓人人求富而富國’的路子。若在一地推行,或許可以造富一方,可是要行於天下,必然會和王半山的新法一樣,引得民怨沸騰。所以,他就是舊黨的王半山!”

到底是做過副相的大儒,蘇轍一眼就看穿了武好古路線的本質!

如果說王安石是想通過“封建計劃經濟”來解決宋朝面臨的貧富差距過大和國家財政困難的問題。因此王安石的變法加大了官府的權力,也讓水平不高,操守也不咋地的北宋官吏借機胡作非為了一番。

那麽武好古的路子就是發展市場經濟,釋放資本主義魔鬼。因此《共和商約》采取的路線就是商人治商市,把界河商市的官吏置於商人元老院的控制之下。可是類似的路線在界河商市這個彈丸之地當然沒有什麽問題……可要是在大宋全國執行類似的路線,那就是豪門治國,和漢元帝劉奭差不多了。

可以說,王安石和武好古代表著兩個截然相反的極端!如果兩人在同一時代,非得掐起來不可。

“子由。”蘇東坡眉頭一皺,“你認為我不該收下這個弟子?”

蘇轍搖搖頭道:“你門內的事情,我不說甚底。不過收徒還是要謹慎,免得壞了一世清明……你門下不是有十個弟子?他們也在往海州去吧?到時候和他們商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