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海州的幽靈(三)(第2/2頁)

因為中國的資產階級,現在有了可以組織一個政權的方法(《共和商約》),政權實踐的基地(共和商市),以及擁有理想的武裝團體(武裝博士團),還有武好古怎麽一個能折騰的資產階級導師。有了這一切,靖康之恥如果仍然如期出現,那麽這個大難將會變成一個獨立於封建王朝的資產階級共和政權誕生的契機。

而北方的少數民族,無論是女真還是蒙古,恐怕都沒有足以摧毀一個擁有幾百萬人口,龐大的手工業和東方大海制海權以及大量海外殖民地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也許取而代之的,很有可能將是更加長期的混亂和征戰……

不過這個真實的想法,武好古是不能和蘇東坡說的。

而且武好古早就知道二蘇會問這樣的問題了,至於答案……他也早就考慮好了。

“老師,《呂氏鄉約》是農民之約,《共和商約》是工商之約,但是士農工商終究是以士為首的。學生以為,或許士人之約,才是真正實現天下為公的途徑吧?”

又要“約”?

在場的眾人都目光灼灼看著武大儒,似乎在等著他的“士人之約”。

武好古笑道:“恰好海州這邊就有一個實踐士人之約的機會。”

海州?

他想幹什麽?海州可是朝廷的一個州啊!不是縣以下的鎮、鄉、市,不可能自治的——宋朝的中央政權所觸及的範圍基本上也就到縣,之下都是各種形式的自治。

曾肇突然明白了,看著武好古問:“崇道,你說的是海州商市?”

海州商市的“商市”之名是隨口叫出來的。那裏將來或許會變成商市,不過現在海州商市其實是一個安置貶官的地方。等到下一次朝廷黨爭鬧起來的時候,那邊恐怕就會住滿倒黴的被貶官員了……

武好古一臉正色地說:“修撰稱朐山縣城北的新城為商市是不妥當的,雖然那邊的確是由商行建起來的,但是將來要居住的主要還是朝廷官員啊。”

“說得也是。”曾肇想了想,“得改個名稱,東坡先生,蘇相公,你們怎麽看?”

二蘇兄弟互相看了對方一眼,蘇軾微微笑著,蘇轍則皺著眉頭——武好古這個“惡儒”莫不是又在打什麽壞主意吧?

“不如就叫天涯鎮吧。”蘇軾嘆了口氣說,“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好!就叫天涯鎮!”曾肇點點頭贊同道。

武好古說:“天涯淪落人也是堂堂士大夫!將來天涯鎮必是全天下士大夫最為集中之地了……這士大夫之約,不如就從天涯鎮開始吧!”

這話說的在座的士大夫們都眉頭大皺。

天涯鎮的貶官之所,應該空空如也才好啊!怎麽會變成全天下士大夫最集中的地方呢?那得有多少人被貶過來?

“是該有個《天涯之約》。”蘇東坡搖著扇子說,“藍田呂氏的鄉民和界河商市的商人都能選賢與能,堂堂士大夫肯定比他們要強啊!”

蘇轍聽了哥哥的話,也覺得是該怎麽弄。

都說士農工商以士為首,現在農工商都“選賢與能”了,士反而不能“選賢與能”,這樣怎麽體現士的高貴呢?

而且,“商約”唯財,“鄉約”唯德,都是顧此失彼,若在天下推行一定會出問題。如果能在海州試出一個“德財兼備”的“士約”,將來國家就有大治的希望了。

而這個“士約”,顯然要在蘇門學士的指導下制訂。蘇轍心想:自己是當過宰相是,又是飽學大儒,蘇門之中還有那麽多的學士,都是飽學鴻儒,而且又可以參考“商約”和“鄉約”,一定可以制訂出最好的“士約”……

想到這裏,蘇轍也跟著點點頭:“是該制訂一個《天涯之約》了……崇道,你也一起來參與吧。這次老夫要和子瞻、子開(曾肇),還有蘇門弟子們一起來擬一個《天涯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