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這很封建(三)

安燾和呂望之雖然被武好古陰了一下,但是他們也不蠢,要不然怎麽當那麽大官?

他們知道那麽壞的招兒不可能是韓忠彥和範純禮那兩個老實人想出來的。一定是武好古、高俅和潘孝庵這三個幸近小人所為。

小人才會想出奸計嘛!

而要破除小人的奸計,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把小人整死了。只要小人死了或是滾蛋了,奸計就算得逞了,也不會有多大傷害了。

可是武好古、高俅、潘孝庵這仨小人深得官家寵信,想要整死也不大容易。

而且三小人中,現在除了潘孝庵還在開封府,其余的兩人都去滄州辦事兒了。如果安燾、呂嘉問僅是在開封府發力,似乎有點鞭長莫及。

所以明日就要啟程北上滄州的呂頤浩、紀憶就被雙雙喚到了呂嘉問府中。

“你們倆都是東華門外唱名的好男兒,而且還文武雙全,是國家未來的柱石。”

安燾先是吹捧了眼前的兩個年輕官員一番。其實也不完全是吹,紀憶和呂頤浩這位在北宋的官場上,都算是能文能武的官員了。紀憶因為是平江人,所以騎術差一點,但是善於舞劍也會射箭,還熟讀兵法陣圖。呂頤浩比紀憶更強一點,他自幼生長於西北兩邊,不僅書讀得好,而且還善於鞍馬弓劍,真正的文武全才。

安燾看著兩位“文武全才”,頓了頓道:“你們都是熟讀史冊之士,對於隋唐兵制,想來也是頗有見地的。應該明白武好古、高俅二人在滄州所為之事,必將敗壞本朝祖宗家法!”

紀憶和呂頤浩都是明白人,自然明白安燾的所言。所為的“殿前騎士”,其實就是初唐內府衛士的變種,而且制度更加完善,也更加容易維持,有了多達1500畝的職田。

別看現在只有500-1000的名額,但是“殿前騎士”制度一旦施行得法,真的讓朝廷得到了可用的兵馬,擴大就在所難免了。

1500畝土地加上禦前聽用的待遇,對於開封府的將門勛貴是極有吸引力的。如果任由擴張,將來達到5000家甚至10000家都是有可能的……頂天就是1500萬畝土地,真的拿不出來嗎?其實把群牧司的土地貼進去就差不離了。

一旦有了一萬個騎士之家,騎士就將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了。他們宿衛天家,而且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還和將門勛貴同氣連枝。

到了那時,武夫們就有錢,有兵,有出身,還親近天子……以文禦武的祖宗家法就要變成一張廢紙了!

明白了安燾的意思,紀憶馬上表態道:“樞密所言極是,下官此去滄州一定想方設法壞了武好古的奸計。”

同樣的任務他早就接受過了,所以今天這場夜會的主角不是他,而是呂頤浩。

呂頤浩沒有馬上應允,而是問安燾道:“樞密心目中,何等樣的兵將才是最好用的?”

“最好用的,當然是鄉兵了。”安燾拈著胡須回答得有些尷尬。

因為“府兵實踐”的建議實際上也是武好古提出的——雖然武好古沒有具名,但是刊登在武好古的《文曲星》雜志上,誰還不知道那是武好古的意思?

在“府兵實踐”的建議出現前,安燾和曾布都看好兵學司的路線,也就是培養基礎軍官加上雇傭軍。

“樞密想在何處實踐鄉兵之法?”呂頤浩又問。

這是個問題。範仲淹當年就想在京畿搞府兵,結果招來了一致反對的意見。

所以曾布和安燾這些日子反復商議,也覺得不能在開封府周圍搞府兵實踐,但是要在何處實踐,一時也沒有方向。

“元直。”安燾反問,“你覺得在何處試行府兵之法為佳?”

“下官覺得在京兆府的藍田縣試行為最上。”呂頤浩說。

安燾問:“是因為《藍田呂氏鄉約》嗎?”

“正是。”呂頤浩拈著自己頜下的須髯,“下官以為府兵之法必須在民風樸實且鄉紳賢達之地施行,才有可能成功。所以京兆府下的藍田縣,是最好的施行之地。若是制定出《藍田呂氏鄉約》的藍田縣都搞不了府兵,那麽全天下還有何處可以行府兵制?”

藍田呂氏和呂頤浩、呂嘉問可沒半分錢的關系,而是一個已經衰弱的舊黨名門。京兆府雖然屬於陜西六路之一的永興軍路,但是因為不處在前線,所以一直都是舊黨勢力比較大的地盤。

而呂頤浩之所以要選擇舊黨的地盤試行府兵,當然不是為了壯大舊黨的力量。而是現在朝中新舊兩黨雖然都一致贊頌府兵制,可是誰也不想在自己的老家搞府兵……府兵制好是好,但是終究會影響當地的文風。

因為府兵總是要從中上之家抽丁的,這些人本來應該去讀書上進,若是被府兵兵役所困,將來試行府兵的州縣就難免會少了許多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