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俅冤枉(十一)(第2/2頁)

所以在故意挑起宋遼軍事沖突的同時,武好古還給蘇東坡寫信,謀求將界河市舶司升級為沿海市舶制置司。

蔡京一聽蘇東坡的建議,就知道是在替武好古謀市舶制置使的位子了。根據他自己的建議,提舉市舶司事是可以久任的。那麽由提舉市舶司事升格來的沿海市舶制置使,或許也能來個久任了——不讓武好古久任,別人去了也擺不平啊!大宋朝廷又不可能給沿海市舶制置使撥款大辦水軍,都得靠武好古去組織武裝商船助戰。隨便派個文官過去,指揮誰去?

不過蔡京還是要和蘇東坡唱反調了,於是就問:“不知沿海市舶制置司能不能管陸上的兵馬?”

“沿海制置自然要以水軍為主。”蘇軾答道,“不過水軍不一定在船上。沿河、沿海堡壘,島嶼駐屯兵卒,都可以劃入沿海制置司水軍。另外,海上、水上的防務也不能都依賴水軍戰船。在界河市舶司登記在冊的商船,一樣可以為國家所用。畢竟水軍戰船數量稀少,商船數量龐大,而且多半和戰船一樣配備了武器,船上的水手也都勇武善鬥。只要適當給予兵器和獎勵,就能擔當水戰了。”

宋朝對於民間的武力,奉行的是限制加利用的路線。民間有保甲,有弓箭手,有效用士,現在多一個“武裝商船”也不是不可以。

其實海船擁有武裝是公開的秘密,大宋官府並不太在意。相比海商武裝的危害,市舶和榷場的收入則更加誘人。

現在蘇東坡提出將海商武裝變成如保甲、弓箭手一樣的民兵,用於對遼作戰,則更加符宋朝這幾十年來的一貫政策了——多用民兵,少用募兵,以節省開銷。

“蘇卿,沿海市舶制置司能在冬季界河、拒馬河封凍後守住河防嗎?”趙佶問道。

“春、夏、秋三季河防,冬季則是塞防。”蘇軾回答,“而且界河、拒馬河皆有河堤,只要善加利用,是可以在冬季變成長墻的。”

“那你覺得由誰來出任沿海市舶制置使為佳?”趙佶又問。

“此事當由陛下聖裁。”蘇東坡絕不會點名,雖然誰都知道他想提名武好古,但是說出來是沒有必要的。“以臣觀之,當以在界河商市威信素著、通曉兵事,又善於營造者為佳。”

“那就是武好古了。”趙佶笑著,“他現在已經是正任官了,出任這個制置使該是夠資格了。”

看到趙佶的表情,蔡京心裏就是咯噔一下。

趙佶還是相信武好古的!

“陛下。”蔡京奏道,“河套宋遼交兵之事也需要徹查!臣建議讓武好古參與調查,待查明事情原委之後,再令其出任沿海市舶制置使。”

讓武好古去查“河套擅開邊釁之事”!還別說,蔡京還是知人善任的——全天下如果有誰能查清此事,那也就是武好古了!

“也好。”趙佶點點頭,“不過也不能讓他一個人去查……有誰可以去有一趟朔方路?”

“臣願往朔方一行。”站出來的是侍禦史侯蒙。

在北宋,官員不法的事兒歸禦史台和大理寺管,不歸包青天的開封府管。所以這事兒正該侯蒙出頭!

趙佶看了眼侯蒙,見他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又知道此人素來不結朋黨,又以善理訴訟聞名,於是點點頭道:“也好,就勞煩侯卿了。再給侯卿加個給事中,以壯聲威。”

“臣領旨。”

趙佶頓了頓,“遼使那邊,誰去查問?”

“老臣去吧。”蘇東坡請命道。

這一次來訪的遼使非同尋常,有同知北院樞密使的官銜——遼朝重武輕文,樞密使就是宰相。而同知北院樞密使則相當於宋朝的右相或副相(遼朝的南面官是以民政為主,所以南院樞密使和北院樞密使的地位相差很大,和宋朝的左右相是不一樣的),蘇東坡和他是對等的。

“也好。”趙佶道,“蘇卿你務必和遼使說明,朕並未下令朔方軍開戰,而且也未得報,說不定就是一場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