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全世界佛弟子團結起來(三)(第2/2頁)

元覺笑道:“其實也沒有多遠啊,從廣州南下到三佛齊不過五六千裏的水路,如果順風的話,一日一夜就能行船千裏,不過數日就能抵達了。”

“可是一年之中才有短短的數月時間常見北風,而且刮北風的時候就少有南風可借,要北上就不容易了。”皮襪道,“若是南洋此時有變,大宋如何得知?”

在旁充當皮襪幕僚的梁友文這時也補充道:“便是消息送到廣州,廣州也不能出兵啊,得飛馬入京報給天子知道,然後才能安排出兵事宜。這來來去去的,一年兩年都過去了。”

宋朝原有的體制是將從中禦,地方上的兵權很小,因此對於殖民主義的反動事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隔著幾千裏乃至幾萬裏的海洋,還想將從中禦是做夢。

“今時已不比往日了。”元覺道,“既然大宋天子已經決定出兵天竺,拯救佛家聖地,自然要放權的。現在朝廷已設立沿海市舶制置司,全權負責外海事務及援救波羅王國。今次打敗蒲家海賊的,就是沿海市舶制置司的戰船隊!除了可以組成戰船隊之外,沿海市舶制置司還有權在外海開始巡檢司,作為節制戰船隊的衙門。如果三佛齊國願意和我朝一起為佛教聖地的存亡而戰,那麽兩國自然就是盟友,我朝就會在蒲羅中島設置巡檢司,布置船隊了。”

這是在索要蒲羅中島作為“租界”了。不過紀憶的詐騙手段高明,想出了一個組建佛教同盟去拯救天竺佛教聖地的名目——此時的東南亞地區除了安南之外,都受印度的影響。佛教和婆羅門教在南洋諸國(不包括安南)中分庭抗禮。

其中信奉佛教的有三佛齊、蒲甘(緬甸),信奉婆羅門教的則是吳哥王朝統治下的真臘帝國和爪哇國。

而三佛齊、蒲甘、真臘、爪哇這四個地區大國還受到域外國家的影響。屬於儒家圈子的安南國和真臘長期敵對,爭奪占城國,從而牽制了真臘國向南、向西擴張。

天竺圈子的朱羅國則和爪哇國結盟,同三佛齊國爭鬥百年,以爭奪三佛齊海峽的統治權。同時又和蒲甘王朝,以及占據佛教聖地的天竺波羅王朝敵對——朱羅國夢想將孟加拉灣變成自己的內湖,不僅跨海攻打三佛齊,還攻打過波羅王朝、蒲甘王朝,以及錫蘭這三個佛教國家。

而波羅王朝、蒲甘王朝、錫蘭和三佛齊四國,一直以來都存在聯系,有時候還會聯合同朱羅王國作戰,四國間也存在聯姻。

所以對南洋的情況比較了解的紀憶,就想拼湊一個佛教大同盟——拯救波羅王朝保護的佛教聖地其實就是個名目。用這個名目,讓宋朝介入南洋變得合情合理,也容易爭取南洋佛教僧侶的支持。

畢竟,大宋能夠投入到南洋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存在碾壓各國的絕對實力。在這種情況下,拉一派打一派就很有必要了。

當然了,在大宋組建佛教聯盟的同時,也不等於一定要和天方教、婆羅門教翻臉開戰。

紀憶提出的口號是“拯救佛教聖地”,不是收復“佛教聖地”——現如今波羅王國還沒到馬上就要滅亡的時候,而入侵西北天竺的迦色尼王朝自己也陷入了分崩離析,根本沒有力量征服佛教聖地那爛陀寺。

所以他只是想用“拯救佛教聖地”的名義,將波羅王朝、蒲甘王朝、錫蘭和三佛齊四國團結在大宋周圍,形成一個佛教聯盟,以控制南洋和西洋的商路。

“大師的意思是。”皮襪大相已經覺出一點兒不對的地方了,“大宋的水師以後要常駐蒲羅中島了?”

“大軍遠征天竺,路途遙遠,風波難測,總是需要一個落腳點的。”元覺道,“如若讓大軍進入末羅瑜難免會造成茲擾,很不方便,所以就想在蒲羅中這個荒蠻之島駐紮。國王和大相想來不會反對吧?”

“那你們要駐紮多久呢?”皮襪問。

元覺笑道:“佛祖需要我們駐紮多久,我們就駐紮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