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維新變法裱糊(一)(第2/2頁)

被這倆黑奸商驅趕上船的人,三年內得上死三成……也許更多!

販人去南洋的營生,還真是大損陰德啊!

紀憶心裏面稍微有點內疚的時候,已經有人發現他這位從交趾而來的重臣了。

紀憶的排場很大,隨行人員有一大堆,多數都有著一副曬得黝黑的皮膚。而且還有好多仆役明顯是嶺南、交趾一帶的相貌,顯然是從南方進京的官員。這樣的排場肯定不是小官,而最近從嶺南、交趾北上的高官,也只有一個紀憶了。

“可是交趾相紀憶之紀學士嗎?”

紀憶忽聽見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扭頭看去,只見一個三十歲上下,容貌堂堂的儒生正向自己走來,然後就是躬身一禮:“晚生太學陳東,見過紀學士。”

“陳東?”紀憶想了起來,連忙還了一禮,“你是丹陽陳少陽啊,久仰了。”

光復黨陳東的名聲可不在狂生康梁之下!紀憶雖然是高官,但是見到這等太學領袖,還是得客氣一些的。

要不然以後他就算拜了相,也會有許多麻煩。

如果有可能,他還打算把陳東、張浚這兩個刺頭收入帳下。雖然紀憶麾下能辦事的幕僚一堆堆的,但是卻沒有能稱得上士林領袖的人物。

如果接下去能找到狂生康梁來相助,那可就更好了!

……

“元首,米相公從開封送來的書信。”

蘇籥將剛剛收到的書信交給了正坐在天津市元首宮內廳裏面的武好古。

武好古在承德的“避暑”早就結束了,六月下旬就回到了天津市,然後就又一次陷入了繁忙的公務當中去了。

“什麽事兒?”武好古知道蘇籥已經看過信了,於是就問了一句。

“紀憶之回到開封府了。”

“哦。”武好古點了點頭。米友仁在開封府已經呆了一段時間,就是等著和紀憶見面的。

現在的趙佶越來越沉迷算學和道教,懈怠政務,也習慣依賴宰執處理朝政了。

而蔡京出判襄陽府和紀憶入朝,則意味著大宋宰執班子的全面調整。蔡京的“舊黨”全面退潮,以紀憶為首的“新黨”開始入主政事堂。

而在權力交接的過程中,大宋朝廷就處於混日子的狀態中。

“見過紀憶之了?”武好古一邊展開書信,一邊問蘇籥。

“見過了。”蘇籥答道,“紀憶之同意了設立東海國和兩國親上加親。”

這倒在預料之中。因為趙佶已經點了頭,紀憶怎麽好反對?

武好古沒有再問,而是自己看了起來。信上面除了設立東海國和兩國聯姻的事,還提及了紀憶宣麻的事兒,以及紀憶宣麻前後和復古黨人的交往。

紀憶抵達開封府後的第二天就越次入對,隨後就接到了宣麻大詔。沒有讓他當副相,而是一步到位給了少宰兼中書侍郎的差遣。

這個“少宰”就是替代原來的“右仆射”作為次相的職官名號的——更改職官名號是蔡京主持的政和改制的一個內容。蔡京原本擔當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也被改成了太宰兼門下侍郎,現在這個位子屬於何執中。

除了紀憶之外,新黨陣營中的張叔夜、張克公也回到了朝廷。其中張叔夜替代鄧洵武出任了知樞密院事,張克公則出任了尚書左丞,也就是副相。

此外,比紀憶早一屆的進士白時中也得拜尚書右丞。

這樣一來政事堂的六位宰執依次將是何執中、紀憶、劉正夫、余深、張克公、白時中。而樞密院則由張叔夜、宗澤、童貫、侯蒙共同執掌。

在十位宰執中,新黨占據了六席,舊黨占據了四席,顯然是新黨上台執政了。

“給我起草一封書信。”武好古說,“一是祝賀紀憶之拜相;二是提出借義勇和慶德公主聯姻的機會,在天津市舉行會面,討論並且簽訂劃分南洋和兩國關稅的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