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必須立足耕戰了

聽老師說了“關中自古帝王家”,趙桓卻是嘆息一聲:“好一個帝王家,強漢盛唐都定都關中,只是如今關中土地貧瘠,民生凋敝,如何供養帝都百萬生靈?”

他面兩人的這番話說的有點過頭了。什麽叫“帝都百萬生靈”,什麽叫“關中自古帝王家”,趙桓現在只是個太子,太子居城能算帝都?這話要讓人報告給官家,說不定太子就要換人了……

耿南仲目光左右一掃,凈室之中,別無他人,才搖搖頭,繼續說:“殿下差矣,帝王之家並不需要百萬人口。如今已是亂世戰國,一切都當立足於耕戰。宮中用度應該盡可能減省,百官設置也當以簡便高效為上。都中人口更不宜太多,人多城大則難守。肴函雖固,但長安城防才是國家最後的倚仗啊!至於守護帝都的將士,也不必都用長征之兵,應該以關中之田養關中之士。如果可以認真清點,關中之田當不下二十萬頃,以兩頃田置一軍戶,可得府兵十萬戶。有十萬兵戶,當足以守備關河,護衛帝都了。如果再加上陜西其余各路和朔方、靈州的田地,可置的府兵軍戶數量,當不下三十萬戶!”

耿南仲說的都是復古黨的觀點。復古黨的觀點當然是復古的!他們認為天下大亂時就應該效法強秦,耕戰立國。雖然強秦在宋朝儒生中的形象很差,但是人家是戰國亂世中的贏家!

贏,總比輸好!

所以復古黨最新的主張就是以土養兵,以兵衛國。

當然了,復古黨人並不打算在全國實行耕戰政策。否則大宋就要國將不國了!而且阻力也太大,全天下的士大夫還不和大宋決裂?

所以復古黨人就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路線,就是“關隴為本”,在陜西和朔方廣置軍府,施行均田和府兵。在別的地方還是老辦法,繼續兼並收租放高利貸考科舉。

但是在關隴這塊,必須得搞授田當兵或者地主當兵(不一定要授田,擁有土地的地主也可以轉為府兵戶),要做官就得立軍功。科舉當然也不考了——有二百畝田足夠負擔讀書上進的費用了!

要是軍戶都去考科舉了,誰還當兵?即便朝廷做出硬性規定,也難保下面的府兵戶讓客戶來湊數。沒有經濟實力的府兵,是不可能履行軍事義務的。

因此必須將當兵和做官掛鉤!只有這樣,擁有二百畝土地的中等地主,才能將從軍當成提高門第,保住家業的唯一路徑。

至於關隴的書香門第,那就只能對不住了……給點錢買了他們的地,讓他們遷去漢中、四川繼續讀書吧,大不了再給些免解的名額安撫一下。

“若有三十萬軍戶,何愁天下不平?”趙桓嘆了一聲,“可惜先帝祖宗怎就沒有想到這個法子?”

哪裏是想不到?分明是算盤打得太精細了。府兵軍戶可以平天下,也可以威脅朝廷,制造變亂。特別是拱衛京師左近的三輔府兵,再沒有一個科舉制度拘束著,那可就是隨時會爆發的火山……

自己就是開封將門出生地耿南仲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只是苦苦一笑,沒有回答趙桓的問題。

……

太原府河東宣撫司都統制衙門。

在開封府內的人們已經在安排著各自退路的時候,這裏的景象就可想而知了。

院子內外,都是腳步荒亂的人們,中進進出出。大股大股的給煙在院子中間升起,一份份的文書賬冊都開始焚燒。站崗的河東軍的甲士雖然動也不敢動的站得筆直。但是目光之中,都是驚慌的神色。

劉光世已經換好了行裝,就站在廊前看著他的親兵衛隊在燒東西。神色有點木然,滿院子的嘈雜,似乎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

一個親兵軍官大步走到劉光世跟前,拱手一禮:“太尉,車馬行李都已經準備好了,護衛的親兵也在轅門外待命,總共有900余人,都是保安軍的子弟。”

劉光世是陜西將門出身,老家在保安軍,所用的親兵當然都是保安軍的老鄉。清一色的都是騎兵,配了河西買來的龍種良馬,一人雙馬,絕對可以護著劉大都統制一日數百裏的逃跑。

歷史上的長腿將軍,還是有兩下子的。

不過他的本事,卻不在帶兵打仗之上。哪怕在這個時空他正兒八經在武學宮中學過新式軍學,還被視為良將種子,大加栽培,也仍然不是打硬仗的料。

在蕭幹叛宋的消息傳來後,他就奉了張孝純的命令去赤塘關布防。手中的兵力也不少,新軍有5000多,河東的鄉兵有10000多,還有府州派來的2000折家軍。照理說依托赤塘關險要守上十天八天沒啥問題。

可結果呢?被東賊的一萬多人(第一師)攻打了幾個時辰就全軍崩潰,退到了百井寨。敵軍隨後追到了寨下,又是一番攻打,沒費什麽勁兒就再下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