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薛書記(第2/2頁)

“世叔,都是自己人,小侄與仁貴兄素來親善,世叔有什麽想說的,但說無妨。”

薛大鼎沉默了一會兒,然後正色道:“老夫想修渠,聯通永濟渠和浮水,引入無棣河。”

“叔父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小侄感動肺腑,由衷欽佩。”

張德連忙假惺惺地露出敬仰的眼神,然而薛大鼎卻不吃這一套,淡然道:“然則老夫手中無錢也無糧,若要征伐徭役,只怕要兩年以後。兩年後,老夫還能不能坐穩這個位子,不得而知。”

頓了頓,薛大鼎又喝了一口溫酒:“朝廷只看田賦多寡,卻不看田賦由誰所繳。戶籍造冊,亦只看人頭增減,不看其人根腳。”

張德有些明白薛大鼎想幹啥了,眼睛微微一眯:“世叔的意思是……”

“老夫知汝在幽州舊例,若華潤號招募工匠,亦可添丁進口有犬羊獎賞,只怕本地做工之人,定是要生子多多益善。”

“可是叔父,這田畝耕作之人,卻不好說項。”

“無妨,老夫聽聞東宮有耕地利器八牛犁曲轅犁,一人勝百人。多余之輩,還是要多多做工,才能貼補家用。家中男子都在田中滾打,一年下來,也混不了幾個溫飽。操之,老夫說的可是正理?”

張德虎軀一震,被薛大鼎的厚顏無恥震驚了,頓時抱拳拱手:“世叔所言,字字珠璣,振聾發聵,實乃至理名言。爾等黔首小民,若是不知世叔人心,簡直不配做人,枉活於世。”

滄州刺史薛大鼎這一招,不新鮮,完全不新鮮。一千五百年後,地方上搞城鎮化也是這個尿性。明明還種著地,可紙面數據上一看,立馬兒成了城裏人。既應付了上官的命令,又避免了騷擾百姓,實乃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再比如征地農民生產補助外加介紹外出勞務,那都是基層幹部必須要做好的事情。

再比如主要糧食生產區,田地統一承包集中耕作,那都是小兒科。種糧大戶怎麽來的?不就是這麽來的麽。至於什麽聯產責任承包制,小門小戶幹死也發不了家,致不了富。

唐朝的廳級幹部,業務水平還是不錯的嘛。

至於操作過程中,屬下官吏為了油水有沒有搞上田換下田這種貓膩,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至於地方土豪跟著刺史一起巧取豪奪,搞的怨聲載道,這不是還沒發生嘛。

再說了,朝廷只看數據,哪怕你做山賊搶來稅賦,你都是一等一的好官。而如果只會收買人心搞名聲,結果屁的成績也沒有,別說皇帝和宰輔了,光外朝那些拿了工資噴人的廢物們,都要讓這種官下台!

太可惡了,清流只有京官才能做,地方官怎麽可以撈過界?也太沒有職業道德了。

張德細細地聽了一下滄州刺史薛大鼎的施政計劃,不由得感慨萬千,這個地方主官,不僅明白招商引資的重要性,還明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更能理解統籌規劃分區管理的科學性。

媽的,這種人投錯胎了吧。

薛大鼎不僅僅是要發展造船業和伐木業,還要爭取做好木材加工業。總之,滄州的第二產業,必須離不開木頭,甭管產不產木頭,關鍵問題木頭要在這裏加工。同時薛大鼎還要發展船工、河工、纖夫、腳力等服務業,提高壯勞力的單位工作效率。最後薛大鼎還要繼續提升羊毛產業的升級,爭取做到每一條從滄州出去的船,都要賣羊毛……

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薛大鼎很有卓越的眼光,然而作為一個合格的農耕社會地方官僚,薛大鼎指出:只要水利設施幫老夫弄好,老夫保證三年之內單位畝產年年翻倍,解決糧食供應問題,提高土地產出收益。

並且,薛大鼎還表示,為了搞活黃河下遊地區的區域經濟,他們滄州可以多種植一些經濟作物,比如麻料,比如桑樹,比如無花果,比如葡萄……

爭取讓農民兄弟年收入達到河北河南地區平均水準。

原本對三州刺史很不屑的老張,差點以為眼前的不是薛刺史,而是薛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