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和煙花無關

除夕放的煙花是很吸引人的,至少有著敏感商業嗅覺的牲口們,都琢磨著能從觀察使那裏弄來煙花裝逼。至於煙花到底怎麽弄出來的,他們當然也想知道,不過很顯然觀察使大人不會給這個機會。

“阿郎,再放一回花火可好?正月十五是個好日子啊。”

“求你了嘛阿郎……”

“正月熱鬧,就該放些煙花與民同樂啊。”

與民同樂?好日子?好你媽個頭啊!老子還要修路!

沒有理會一幫只會追求“美好事物”的白癡女人們的任性要求,老張在正月裏,就要坐鎮武漢南部地區,修通到蒲圻縣的新式官道。

這條路一直在用,但原先只能滿足兩輛馬車並行,且因為舊有官道相當矬,用馬車還不如直接就是用馬,甚至是獨輪車。

但這是進入嶽州,尤其是連接洞庭湖地區的重要道路,不修是不行的。陸陸續續弄了兩年多,蒲圻縣也是乖順如狗,武漢說怎麽弄它就怎麽弄,倒也順順當當,和嶽州接壤接通。

修到嶽州去,老張自然也是有這個意願,可惜,他不敢。

環洞庭湖也是產糧區,因為當年張德提出的“圍圩造田”計劃,長江一線,不管是洞庭湖還是鄱陽湖還是太湖,都新增了大量的稻田。糧食增產的效果極為明顯,在投入大量徭役之後的兩到三年,基本進行“圍圩造田”的地方,都完全回本。

嶽州楊思禮想法也簡單,“看在老夫親爹楊恭仁的面子上”,賢侄,給個面子唄。

快而立之年的老張當然不會覺得你姓楊我就得給面子,但嶽州這地界,作為糧食基地是相當不錯的。隨著武漢城市人口,更確切點說,是非農業人口的急劇攀升,且不說這些非農業人口到底算不算人口亦或只是牲口,但作為傳統的中國政府官僚一份子,管一畝三分地上每一張嘴的吃飯問題,這是非常嚴肅的事情。

不得不嚴肅起來的老張,不可能真的就讓武漢的大部分土地全去種地,廣種薄收的情況,以及局部耕地爆發式增產,並不能在一個轄區內完全滿足生產活動循環。

所以,正如工坊的牲口們盯上永興煤鐵,同樣也盯上了“予觀夫巴陵勝狀”的那個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

工場主住提出了要科學發展,不要走“先汙染後治理”的道路,要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要還給洞庭湖地區人民一片藍藍天的綠綠的水。

種地去吧。

於是伴隨著武漢地區工商貿的進一步擴張,城市市民階層的財富差距,已經不是十倍可以比擬。這就導致了一個非常嚴重的情況,嶽州女子大量嫁入武漢。

甚至還時而發生環洞庭湖不僅有綠綠的水,還有綠綠的帽子……

隔壁老王變成隔壁武漢佬必須死,只用了三年時間。

樸素的認知是相當簡單粗暴的,於是貞觀十六年的嶽州人民群眾,也清晰地明白了所謂“無工不富”的道理。

可是修路修碼頭很貴啊,而且能夠修路修碼頭的優質工程隊,都在武漢啊。價錢不菲啊。

擡高基建成本的並非是武漢人,長安人、洛陽人、敦煌人、揚州人……舉凡通商口岸或者特大城市,都有這樣的問題。

但對於憎恨綠綠帽子的嶽州老鐵來說,這時候還講什麽價錢,嶽州人民喜迎油價上漲……不是,喜迎基建成本上漲啊。

有良心的嶽州知識分子從故紙堆裏翻了一篇文章,然後說道:子曾經說過,窮則思變。

子曰:我沒有說過,那是周文王說的。

貞觀十七年的春天,蒲圻縣的路修到了盡頭,另外一頭,則是馬騾背負的糧食,綿延出去一二十裏,嶽州乃至灃州、郎州的鄉裏鄉黨,都知道糧食還是賣到武漢劃算。賣長安去賺的太少,還得和關中老鐵一起競爭,搞不好還好互砍。

整個朱雀大街只有一個浩南哥的套路,玩不動了。

張德對於環洞庭湖諸州,及江北荊州、峽州諸地的自發性工商貿投入,是不予理會的。

畢竟,作為平靜池塘中第一個投石子打水漂的混蛋,漣漪能波蕩起伏到哪裏,真不是他能夠控制的。

武漢的工商貿活動,有著極為明顯的雙重剝削,它不僅僅是有著對唐朝以外“番邦”的原材料、基礎勞動力的野蠻掠奪,同樣也有對內小農、小有產者、奴工的血腥剝削。

然而正如古人總結“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個驚人道理,老張同樣無法轉移這種不受他控制的社會行為。

哪怕是非法穿越之前,作為一條工科狗歡脫瞎浪,也是因為處於一個剛剛“工業反哺農業”的時期,在此之前,農業毫無底線支撐工業,長達半個世紀。

工農業剪刀差並非只存在於先進工業國對落後農業國,同樣存在於情況相對復雜的工業大國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