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五鬥米太少

江都對上官儀來說,實在是談不上有什麽美好回憶。他爹就是死在這裏,而他自己更是在這裏死裏逃生。

這也是為什麽一到江都,就感慨“舊年江都一場夢”,對上官儀來說,當年就特麽是一場慘無人道的噩夢。

如今還是渾渾噩噩的,若非楊仁恭介紹,他連寫應制詩的機會都沒有,更談不上跑去科舉中進士。

講到底,上官家還是要比土鱉們強,至少上官儀的“知己”是老楊家的。

“遊韶兄,武漢消息傳來啦!”

李奉誡穿的極為隨意,上身跟T恤似的,下身一條麻布長褲,在外面奔跑,別人還以為他沒有穿衣服。

這等穿戴,士人不多見,窮漢是見得多。

“甚麽消息?”

正在寫文章的上官儀一愣,忽地反應過來,“怎地恁般快,這漢陽江夏到揚州,哪有這般快的?”

“哈,此間門道,不可外傳。”

李奉誡笑呵呵地說著,卻讓上官儀深信不疑,因為京城和長安,都有人傳言,說是華潤號有特殊的傳訊渠道和方式。哪怕從西域傳消息回來,都能控制在三天以內,簡直匪夷所思。

朝廷“加急”,任你幾百裏加急,跑死多少匹馬,都做不到這種程度。

靠著時間差,華潤號在河南、山東、江淮,可是殺了不少不知道死活想要挑戰江湖地位的豬頭三。

“兄長已經命人寫了一封信進京,王二郎還是能說得上話的。”

“哪個王二郎?”

“王敬直啊,他跟兄長還有魏王都是有交情的。兄長讓王二郎舉薦你,到時候弘文閣內混個差事有甚難的。”

前侍中王珪的兒子,又是一直跑魏王那裏白看書的書蟲,這點面子還是有的。

別說看在王珪的面上,就是魏王李泰自己,也不可能說王敬直開口直接就回絕。那還混個屁,真去做寫酸詩一天到晚除了裝逼幹啥啥不成的酸儒好了。

橫豎又不是讓上官儀去做個弘文閣學士,混個啥啥郎,或者啥啥秘書,惠而不費的事情。

不但賣了王氏一個面子,李泰還能賺個“好兄弟講義氣”的名氣。

至於王敬直背後有沒有什麽阿貓阿狗亂拱,那是王二郎自己的事情,李泰根本不需要理會。

“這……”

上官儀頓時就呆住了,這特麽就這麽簡單?這不科學啊,老子中了進士,在京城簡直跟鹹魚差不多。要不是楊恭仁還有三分薄面,連混個長期飯票都混不到啊。

人和人的差距真的有這麽大?

說實話,上官儀對李奉誡某種程度上還是有優越感的。比如李奉誡別說進士了,一個職稱都沒有,上官儀頗有一種老夫可是正規渠道出品。再一個,李奉誡別說不給魏王李泰面子,連朝廷征辟都是當放屁,混了幾天班就辭職,簡直陶淵明再世。

當然了,上官儀覺得李奉誡是比不上陶淵明的,然而他大概也不曉得,李奉誡壓根就瞧不上“采菊東籬下”那破爛調調。

和嫌棄工資太少的“靖節先生”不同,李奉誡屬於能放話“我對錢沒有興趣”的貞觀款爺。

履歷上更是令人羨慕,就一個,皇帝玩宣紙大派送,暴漲供應主持生產的,就是他李奉誡。

就這麽一條履歷,李董要是哪天嗝屁,他兒子上位,起碼也得讓李奉誡混個將作監的二三把手,實在不行,工部侍郎肯定有的。

所以說,感情上有點不能接受,但理性出發,上官儀還是拎得清,知道李奉誡是屬於有資格任性的同輩英傑。

“遊韶兄無須擔心,兄長早就打聽好了。褚遂良除職黃門侍郎,本是要返鄉丁憂,不過如今這世道……嘿。”

李奉誡語氣嘲諷,顯然是瞧不上褚遂良的。原本褚遂良的的確確是打算守個三年,哪怕皇帝說奪情,也不打算鳥。

可世道變化何等的快,萬萬沒想到皇帝跑去“巡狩遼東”,而且已經有了消耗東胡精力的大型工程,堪比秦朝修長城的大型工程,這一套下來,凡是在裏面摻合的,根本不要三年,一二年出初步成果就能升職加薪。

按照級別,起碼三五個同僚能跟三年後的他爭,到時候不是鬧麽。

所以,褚遂良一咬牙,厚著臉皮,居然就順了李董的“奪情”。不但讓外朝感覺錯愕,連李董自己都覺得有點意外。

唯有許敬宗表示這才是正確的為官之道,應勢而變,方能如魚得水啊。

為官不怕死爹不怕丟面子更不怕流言蜚語,就怕“曾經有一個機會放在我的面前,我卻沒有好好珍惜”……

“褚夕郎莫非沒有丁憂?”

“這倒是不至於,回去了三個月。”

李奉誡搖搖頭,看著上官儀,“不過還是除職黃門侍郎,聽說另有任用。似是要主持修史,至於修哪部,如今還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