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

其實張德很早就知道,杜如晦在安排他的身後事,只是連續拖了幾年,倒是讓人都以為“續命”是正常現象。

尤其是“人瑞”曹夫子之後,人形書櫥陸德明居然也成了半步“人瑞”。

“杜公……當真不行了?”

看著杜荷,老張神色竟然也有些傷感,且不說杜如晦青少年時期的多災多難,只說改元貞觀張德進長安,杜如晦有心無意之間,對他的幫助不可謂不多。

即便眼前這個杜二郎,還曾經跟他別過眉頭。

“舊年冬月就已經臥床不起了,巢氏給調理了一些,用的人參。能讓人攙著起來,但也不能久坐。”

杜荷神色復雜地看著張德,伴隨著杜如晦越發身體不行,杜二郎這才知道,他杜氏終於到了一個要緊的門口。

好在杜如晦哪怕是臨到要死,還給張公謹運作了一個差事。哪怕知根知底的,都曉得這是杜如晦在賣張德面子,投資的是未來,可也得承認……幹得漂亮。

不管是從做官還是做人抑或是做爹的角度來看,杜如晦不愧是“杜斷”,當機立斷的精準,貞觀朝第一。

“武漢這裏‘忠義社’的,我讓李景仁去通知一下,到時……一起去一趟京城吧。”

“大人想回長安。”

“他那身子,吃得住?”

“拗不過的。”

錯愕之間,張德點點頭:“有甚想吃的,或是有甚想看看的,都同我說。我幫忙想辦法。”

“嗯。”

不是說的客氣話,臨死之前還有什麽念想?最大的念想就是不想死,可又做不到,那就只能放縱一把。實在是有牽掛的,那也只能牽掛著。

杜如晦能眼睜睜放著杜二郎不管嗎?但能做的都做了,張公謹能幫一把,要是命長,活過李世民,那就更好。要是也短命,還有張德在。

最近幾年可以說榨幹了杜如晦的資源人脈,無非就是延續一下“杜氏”這個牌面。杜構固然不差,很受皇帝賞識,但現在的皇帝,和貞觀八年之前的皇帝是兩回事,杜如晦心知肚明。

皇帝現在要的不是忠臣良將,而是爪牙鷹犬。

講白了,皇帝只要奴婢不要臣子。

杜如晦看不出皇帝有什麽地方像楊廣那個蠢蛋,楊廣犯的錯,李皇帝怎麽可能犯?低級又愚蠢,只論資質,李世民堪稱超絕。

所以杜如晦只投資未來,杜氏靠杜楚客這個混賬是不行的,自視過高自以為聰明的笨蛋。而杜構和杜荷,一個老實人,一個不老實……一度要讓人懷疑祖墳是不是被人掘過。

“大人想回長安之後,再見操之你。”

“我記下了。”

只憑這句話,張德就相信,杜如晦就算是死,也要吊著一口氣到了長安再死。和房玄齡那種空手打死老虎的感覺不同,杜如晦身量幹瘦,沒有力量感,可是那種精神頭,總能讓人注意到。

這是一個不管皇帝、世族、老兵、商賈……都覺得很有“特點”的一個人,一個宰輔。

“以後,專心做官吧。”

良久,張德開口對杜荷說道,“從今往後,你跟房俊沒法比。”

“是。”

杜荷點點頭,並沒有什麽不服氣,而是很清楚這種現實。

武漢這裏,沒有讓杜荷一個人去跑腿,張德通知了李景仁之後,又跟“忠義社”的人說了杜如晦的事情。很快,準備前往武漢的隊伍就多了起來,入春之後,不管是水路山路,春花爛漫,著實也不會讓人覺得悲傷。

而此時,朝鮮道平壤宮傳來聖旨,皇帝準備班師回朝。

兩三年的“巡狩遼東”,終於結束了。

遼地局面和皇帝“巡狩”前相比,丁口翻了一番,石城鋼鐵廠相關生產單位總奴工數量突破五萬。至於大量被征發的民夫、力役,卻是數量太多來源復雜,以至於統計到現在都沒有什麽頭緒。

“環渤海高速公路”的北段、東段陸續運行,盡管和關洛官道比起來,此地的道路也只是將將好可以跑個雙輪馬車再塞一匹馬,但即便只是這種程度,也足夠讓遼地一百年之內翻不了身。

石城鋼鐵廠及其配套工廠的產品,一天之內就可以武裝一個軍。半個月之內,可以武裝朝鮮道平壤宮衛戍部隊。

成果堪稱斐然,只這一條弛道,李皇帝將來的歷史地位,歷朝歷代帝王,坐三望二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只是盯著“一統”這個使命感極強的命題,那麽李皇帝比劉皇帝更加有資格和始皇帝一起念叨“包舉宇內囊括四海”。

而這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的李皇帝,班師回朝的理由可以說是震動天下。

因為聽說杜如晦病重,所以回來了,生怕看不到杜如晦最後一眼。

皇帝威權之上,居然被塗抹了一層相當厚重的“人情味”,對那些“貞觀後”的青少年來說,簡直是無法免疫的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