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提督

公司要開拓新業務,不但有直營店,還有加盟店。面向社會,擁抱市場,正可謂是皆大歡喜。

對廣大“人才”來說,直營店晉升靠譜,前途遠大;加盟店賺錢爽快,市場前景極好……

這麽好的公司,不多啊。

“皇帝問對杜老大,這是談個甚麽事體?東海南海的?”

“杜大哥舊年在登萊管事,想來是東海的。”

“‘宣政總制院’大概是真要搞起來啦。”

有人感慨一聲,卻是對王萬歲、單道真之流羨慕不已。想當年,海上漂泊這種腦袋系在褲腰帶上的買賣,誰願意去?也就是王萬歲這種家底不咋樣,單道真這種遭人忌恨的,這才願意下海。

誰曾想,風水輪流轉啊,沒瞧見牛進達也做了一回總管,雖說是朝鮮道的,可他還管著登陸扶桑的大軍啊。

“宣政總制院”第一任總制大臣,是曾經的“南海宣慰使”杜正倫。原本是輪不上他的,盯著這個位子的人,沒有一千也有五百。

但不管是皇帝、弘文閣、進奏院、外朝、內府、東海諸督府、東南諸州縣……林林總總雜七雜八,最終調和起來,還是杜秀才最服帖。

自從倒黴之後,一路反殺的杜秀才簡直驚爆所有人的眼球。一度讓唐儉以為,杜秀才是不是撿到了什麽逆天改命的秘籍,這特麽也太不科學了一點。

“宣政總制院”正式掛牌之後,下屬設立四方分院,各院高配副總制,以“院正”之職署理諸事。

各分院按照片區劃分,提舉“英才”督察當地諸事,當然了,軍政雖然剝離,可地方“提督”還是能夠統籌當地唐人,組建“民團”,效仿徐州故事,來保境安民。

正規軍這個事情,“提督”們只能發個求救信號,想要指揮權,是不存在了。比如在扶桑地,唐軍正規力量,眼下都是朝鮮道行軍總管統制。將來是不是還會設立其它的上級單位,還沒有定論。

但毫無疑問,中央是不會允許地方“諸侯”搞的太過火。

王萬歲的刺史沒當成,但成了“提督”,而且是鐵板釘釘的事情。最讓王萬歲感覺很爽的,那就是頂頭上司“東海宣政院”的院正,是老朋友新晉蔡國公杜構。

可以說是各方都很滿意,江西總督房玄齡表示沒意見,“進奏院”五百來條惡狗也沒有汪汪叫。李皇帝也是美滋滋,覺得用杜構比用別人那是強多了。

換以前,李董表示兒子那麽多,用兒子最好。

現在想想,江湖已經是那麽水深火熱了,何況海洋?這帝國的親王一旦下海,還不得興風作浪?

什麽親王最好?種地的好,研究小蝌蚪的也好,做生意的更好,成天舞文弄墨吹牛逼的……頂級的好!

長安城內原本想要趁著杜相公搞一把杜構的老家夥們,這時候徹底傻了眼。人家雖然死了爹,可是前腳發財後腳升官,這說明什麽?

有識之士一看,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這說明杜相公的棺材板用料好。

要不然怎麽說“升棺發材”呢!

一時間,杜相公同款棺材板,梅開二度大賣。

貞觀二十二年的“爆款”產品,是南海運來的棺材板……不但能沖浪,還能改善生活。

正常人家死了爹肯定是不能慶祝的,但杜相公自己安排慶祝,那就沒轍了。於是在杜相公的靈堂前,一群小夥伴們都是“違和感”十足地跑來恭喜杜大郎。

吉利話肯定是要說的。

什麽“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講出來頗有點驚悚,畢竟杜相公的寫真畫像還直愣愣地盯著靈堂前的上香的人呢。

杜構也是沒想到皇帝這麽爽快,直接讓他做了“東海宣政院”的一把手,這啥也不幹也是“金山銀海”往家裏搬啊。

就沖這個,杜氏二三十年內,就算不能“如日中天”,起碼“堅硬如鐵”是有了的。再說了,二三十年,對一個失去家族頂梁柱的堂口而言,已經算是相當的持久。

要知道,李皇帝能不能活個二三十年還兩說呢。

但“東海宣政院”是能隨隨便便搞掉的?

提舉王萬歲督察築紫島諸事的人,又有幾個是省油的燈?皇帝死了還有大臣呢,這其中還有馬周這麽個冷不丁的奇葩宰輔。至於弘文閣上下,許敬宗既然知曉“王下七武海”這個制度要麽繼續擴張要麽覆滅,那還有什麽好說的,巴結好王萬歲就完事兒了。

然而王大郎是杜大郎的“屬下”,這就很尷尬,很讓人心塞。

“操之,‘東海院’暫定設在朝鮮道,依你之見,這衙門……那位到底是個甚麽意思?”

邀著張德在老爹靈堂前小聲說話,猶豫了一下,杜構又道,“我是不信那位不知道我跟操之之間的聯系。”

“人事上的事情,兄長不必太過計較。為上位者,大多用人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