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教育大鱷

教育投入如果把時間拉長為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它的回報率是驚人的。但是,當把教育投入的持續時間,縮短為五十年以下,或者二十年三十年,它大概率是血虧。然而當把教育門類細分,投入的持續時間縮短為十年以內,那又可能出現盈利。

和蘇州類似,隆慶宮短期內大批量稱得上盈利的教育項目,其實就是職業技術教育,而且隆慶宮這種模式,有且只有隆慶宮之主可以做到。

原因麽,就比較多樣化,比如說李麗質可以拿到朝廷的政策傾斜,凡是隆慶宮體系中出來的技工,就不太可能遭受地方學徒類似的歧視。

天子門生談不上,公主門生還是不錯的,至少長樂公主只要還活著,基本問題不大。

再一個,想要進行職業技術教育或者說培訓,師資力量要求非常高,整個關洛地區,能夠像李麗質這樣,直接從武漢、蘇杭、淮揚隨便請人的權貴,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拋開這些有的沒的,能夠保證在這種粗暴體系中,還能找到就業崗位,也只有長樂公主幹打這樣的包票,連李皇帝自己,其實也沒摸清楚這個崗位該是鍛工還是鉗工,或者那個崗位是放會計還是出納。

於李皇帝而言,打鐵匠都一樣,賬房先生也都一樣。

然而貞觀朝的市場分工,在局部地區是越來越細分。

比如說制作煤球,以往小作坊各個工序都是全家老小一起上一肩挑。然而現在卻是大不一樣,粉碎有粉碎工,打孔有打孔工,曬幹有挑曬雜工,連裝卸都有了專門的裝卸工以及運輸工……

最下層的市場,李麗質是從來不會多看一眼的,仨瓜倆棗的收攏,賺這種辛苦錢對她而言毫無意義,純粹是浪費時間。

倘若她要安置一百個鍛工崗位,那麽就會有具備一百個鍛工崗位的工廠直接誕生。而訂單,也會在工廠誕生之前就會存在。

道理很簡單,因為她是李麗質,是長樂公主。

不管是揚子江兩岸還是中原東西,自有兩個男人為她掏錢買賬,更何況,她花錢如流水的同時,賺錢堪稱瀑布。

只不過職業技術教育或者說培訓,在隆慶宮的體系中,終究屬於“卑微”的存在,而且主要的受教育環境,也並非是在隆慶宮,而是在城西。

通常情況下,李麗質根本不會出現在城西,而如今,臨近暑假,李麗質打算讓皇帝老子走一遭,進一步穩住隆慶宮整個教育產業的盈利部分。

發展到如今,為了獲得一些官方訂單,有時候一些民間大商,會刻意地聘用隆慶宮出身的學生,為的就是謀求能夠跟隆慶宮搭上一丁點的關系。

概率不大,但有總比沒有好。

再一個,隆慶宮職業技術教育出身的工匠學徒,的的確確水平要高一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自攻略河中以來,高價聘請技工前往“昆侖海”和勃律山口的豪商,其大部分工匠來源,就是年齡在十四歲到十八歲之間,從隆慶宮畢業、肄業或者結業的學生。

相對便宜,而且量大,最重要的是,那些個老油條老工匠,往往都會攥著某一項兩項“私傳”不放,而隆慶宮培訓的技術雖然都是“司空見慣”的常規技術,但對有些偏遠地區來說,依舊是相當的“先進”。

而隆慶宮也樂於促成這樣的交易,畢竟“介紹費”傭金可不少,交州勞工委托培訓都要五貫一個人,何況隆慶宮出來的?

只不過絲路利潤著實不錯,加上北天竺的香料、寶石、糧食、蔗糖產業,已經初步有了眉目,加上眾所周知的淘金業,十年前就開始經營西域、河中的貞觀武勛豪門,都是忙不叠地巴結隆慶宮。

蓋因隆慶宮是為數不多能夠在絲路上提供大量優質工匠的地方,像侯君集每次籌辦大型比賽,“柳營”隊雖猛,遇上“隆慶”隊,大多數就是五五開,要不然就是小勝或者小負,場面極為“激烈”,比賽極為“好看”,其樂融融,拍盡馬屁。

可以說自從李麗質“獻身”偉大的教育事業以來,隆慶宮跟各方合作的都還算愉快,只不過今年物價又漲了一些,而皇帝老子也親口告訴了她,打了河中之後,未來好些年可能都不會再主動往外打。

於是乎,隆慶宮之主就認為,這物價都漲了,“介紹費”傭金也得漲啊。

但漲價也得有名目,之前漲過一回,那是因為長樂公主殿下前往城西,讓接受職業技術教育或者培訓的學生們,成為了長樂公主殿下的記名弟子。

公主門生嘛,應該漲價。

現在公主門生再用來漲價,就有點不合適,本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著皇帝爸爸吃爸爸的精神,公主門生不能漲價,那就天子門生……

如此一來,漲價就非常合理非常合適了,誰叫這大唐江山,地多人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