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狂歡和震驚(第2/2頁)

老大世族受到的沖擊,絕非僅僅是土地這個生產資料遭到侵襲、瓜分,他們是全方面受到了武漢的挑戰甚至是壓制、蹂躪、粉碎。

除非他們在粉碎之後,浴火重生,重新演變成新的世家豪門,否則只會和數百年風流中倒台的那些“老朋友”們一樣,逐漸衰退,逐漸消亡。

所以,當京城還在狂歡“東海道大行台尚書令”的時候,聽到武漢開了這麽一個公共圖書館,這些個狂歡者們,笑容逐漸消失。

而對京城那些個中低層城市民,甚至是低級官吏、寒門子弟而言,這簡直就是前所未有的“盛事”。

哪怕到了貞觀二十五年,受教育的成本依然高昂。即便是武漢,也沒有全面鋪開義務教育,依舊是小心翼翼地擴大規模擴大範圍,稍微有點師資力量上的壓力,就不會輕易擴大規模。

即便武漢的財政十分寬裕,但教育就是個無底洞,更何況武漢的教育,從來不是十幾門課的事情,大量受教育青少年的後續教育,更是一項短期內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

要知道,當武漢的義務教育階段過去之後,其中大多數的學生,就要開始工作。哪怕是童工,但在武漢,並沒有條件去禁止童工,只是武漢的童工待遇,總要比別處強那麽一點點。

強這麽一點點,卻也足夠了。

但問題不在這裏,問題在於,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他會和文盲工友格格不入。他在課堂上誕生了理想,他在書本中找到了樂趣、挑戰、迷茫、頹喪以及種種原本文盲可能要很晚才能獲得的情緒。

理性上的“早熟”,遠比社會催生出來的人情“早熟”要麻煩的多,因為人情“早熟”會委曲求全,會夾著尾巴做人,會賣笑求榮會搖尾乞憐。但理性上的“早熟”,會產生叛逆、沖動、訴求等等各種主動且躍躍欲試的掙紮。

而反應在江漢觀察使府的賬面上,興許就是就業率的多寡。

有一部分學生度過了義務教育階段,他們會進一步接受職業教育,會有更小一部分的接受高等教育。

尤其是後者,成本之高昂,前所未見。

武漢有資格從事高等教育的學者並不在少數,但他們現在分身乏術,各行各業都需要他們活動的身影,這是為數不多的種子。

這也是為什麽張德全力打造職業教育乃至職業培訓的緣故,不是不想擴大高等教育的規模,而是沒錢、沒人。

可即便是職業教育,其投入也是相當的驚人,僅僅是實習培訓需要的崗位、訓練等等,就要占用大量已經存在的社會資源。加上本身就要消耗的師資力量、教育資源,維持這麽大的規模,實屬不易。

武漢最近幾年看似輸出工業技術實體,實際上同樣在對外輸出就業崗位和受教育群體。

只是這個事情,除了張德的親信,還有府內真正的精英,武漢之外的人,根本沒可能看懂。

所以,當京城為了“東海道大行台尚書令”在狂歡,為了“漢陽圖書館”而震驚的時候,整個武漢,尤其是教育界,在忙著接下來的極大挑戰。

那就是,隨著張德入京,成為湖北總督之後,整個武漢的教育體系,將要面對的規模,會是現在武漢現有具備的五倍、十倍,甚至更多!

而這不僅僅是武漢教育界的事情,產業界同樣要為之而努力奮鬥,因為它標志著更大的產能規模,更多的產業人才,這是如何繞都繞不開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