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拉投資

“使君,怎地要這般趕路?”

梁縣往郟城的“汝水道”上,一支馬隊在長亭處略作休息,有身穿皮甲的護衛問隊伍的長官。長官雖然穿了一身棉綢袍服,但也不是全然文士模樣,背劍挎弓,頭冠收斂,透著一股子精神。

此人身份不低,腰間似乎還掛著禦賜的物件,正是汝州本地的刺史。

“之前跟張操之談了恁多業務,老夫琢磨著這汝州還能再多蓋幾個工坊。順著汝水,多拉些投資也是好的。”

汝州刺史劉玄意跟張德有過齟齬也有過合作,沒太大的恩怨情仇。合作遠多於齟齬,而且劉玄意的父親劉政會去世的時候,張德也派人前往吊唁過的,只沖這個情分,也就夠了。

再一個,劉玄意的三弟劉玄象是在河北做官,年紀不大,可前途一片光明,還攀上了薛大鼎的大腿,可以說劉家三兄弟都不愁高官厚祿。

劉三郎能夠跟薛大鼎結識,中間人是王中的,而王中的從來就表明態度,他是張公的人,如此也能了解劉玄象跟張德之間的關系,只會親善,不會齟齬。

各種人情利益交織之下,知道張德已經到了汝州境內,劉玄意肯定要有所表示。

作為直隸近畿的州刺史,劉玄意官位品級要高配,也沒必要專門去迎接張德。只是劉玄意做官還算可以,他是河南本地人,對家鄉百姓可以說是盡心盡責,屬於少有風評極好的高官。

收到消息張德到了郟縣,劉玄意馬不停蹄就前往郟縣迎接,也是為了能夠從武漢那裏拉投資。

甭管武漢方面有沒有這個意願,作為一州刺史,已經做到這個份上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辛苦錢肯定是要打發的,劉玄意這是玩弄了一丟丟小心思,卻是無傷大雅。

“這武漢投資素來都要考察再三,繁瑣的很,要從楚人手裏摳錢,著實不易。”

聽得一個幕僚這樣抱怨,劉玄意卻是搖頭笑道:“你莫要計較武漢錢多之余還處處精打細算,這便是武漢那邊的行事之風,張操之定下的規矩。當初江夏有縣丞自行其是,除職不說,那些個受了便利的商賈,被一並發配前往‘昆侖海’,此事心在還掛在江夏朱雀街前。”

“……”

幾個汝州官員聽了,頓時覺得毛骨悚然,都知道武漢是“地上魔都”,但怎麽個妖魔鬼怪法,也只是道聽途說。真正願意南下武漢考察的汝州官員,主要是葉縣,北面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意思,離洛陽這樣近,何必舍近求遠。

“那使君屬意何等行當?”

“勸課農桑是肯定要的,聽說張操之此次入京,訪問團數量極大,其中不少是前大理寺卿調教出來的後生,若是能借幾個過來做教員,也是好的。再有營造、土木、水利等等工程人員,租用個二三年,咱們也好把汝水、滍水再治理一遍。”

劉玄意指了指東南方向,“滍水以北若是修葺塘壩,最少可以再多四十萬畝地,只是殊為不易。此事老夫當年問過張操之,他說若要在滍陽城南築壩成功,最少動用二十萬民夫。唉……只好作罷。”

實際上當年劉玄意找到張德的時候,老張一聽這王八蛋的鬼話,就知道他在異想天開。

滍水就是老張非法穿越之前的沙河,老張之所以認定劉玄意在異想天開,那是因為老張曾經出差去過平頂山市。

平頂山市西邊有個白龜山水庫,也就是所謂的“平西湖”,年紀輕的習以為常,可要知道就這麽一個“湖”,總工程前後論證、設計、動工、修改、加固……一系列工程操作前後就有一二十年,第一批次動員就超過六萬人,涉及三個縣。

姑且就算張德在貞觀朝的技術手段,也能搞出工程結果。但這個動員能力,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搞不好第一次發動民夫的時候,汝州全境就造反了。

所以這玩意兒就是做夢,劉玄意想法很好,也的的確確在汝州全境都考察了一個遍,但異想天開的事情,怎麽折騰都是白搭。

老張當年跟劉玄意有合作的時候,給的建議,就是在汝州地界多打井多修渠,然後圍小一點的塘壩、水庫,這個難度不高。

尤其是小型水庫,基本上就是窪地稍微改良一下,等於是反向“圍圩造田”,風險小不說,也不用擔心遭遇潰壩之後的大災難。

實際上劉玄意也是這麽操作的,滍水兩岸,雜七雜八雞零狗碎的耕地加起來,也有一兩百萬畝,只是農戶種地意願不高,很多耕地開辟出來之後,就是隨手撒一把谷子,有收成最好,沒有也無所謂。

在修通“汝水道”之前,汝州東南長期的情況,就是中低階層有著大量的存糧,可是沒有現金。

糧食根本賣不出價錢,本地農民根本不愁吃喝,就愁改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