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躁動

穰縣,鄧州刺史府從朱雀街向東有一條貫穿縣城的大漕渠,不過大漕渠並不大,只是本地這樣稱呼。大概能兩條糧船並行,主要是為了穰縣鄉野地區收糧之後能夠集中到穰縣縣城中。

靠著大漕渠,也有幾個自發形成的館子,縣內畢竟也分了東西兩市,館子大多都在東市。

此刻,從湖陽縣、棗陽縣、谷城縣來的官吏正齊聚在此,等待著鄧州刺史陳君賓的會面。

這三個縣,分別屬於唐州、隋州、襄州,卻偏偏來了鄧州,也是稀奇。

“向城靜如兄當真是適逢其會啊。”

攥著一杯酒,換上秋衣長袍的文氏喝了一口溫酒,語氣中透著抑制不住的羨慕。

“老夫在谷城縣蹉跎快十年了,貞觀二十年的時候,請武漢農官過來幫忙種茶。南河沿岸有林立約莫一萬三四千畝,本就是無甚用場的荒山野林。開辟來種茶,這算是好事吧?!”

操著襄西北口音的中年漢子看了一眼左右落座喝酒的兩個朋友,手指在桌上點了點,“你們猜如何?這一萬三四千畝地,九千畝被襄陽人拿了去,三千五百畝被江陵人拿了去,還剩下千幾百畝,就是谷城縣真正能說了算的茶地。”

說到這裏,這中年漢子又道:“千幾百畝也就罷了,可你們也是曉得,墾荒辟田,是個經年累月的事情。到貞觀二十三年的時候,襄州居然說要茶賦。這連茶這個字,還是武漢人生造出來的,這收個鳥的稅賦?”

言語之間極為的激動,好不容易平復了心情,居然是沒心思繼續說話,夾了一筷子桌上的菜,吃了好幾口,又一口悶了一杯酒,長長地吐了口氣,這才緩了過來。

貞觀朝的時候,“茶”這個字還沒有,多是用“茗”。至於說泡茶,也是沒有的,都是煎茶、煮茶。

直到張德南下,站穩腳跟之後,這個業務才逐漸推廣開來。

早先在江陰時,雖然已經著手炒茶,但量很小,也沒有實力去搞茶園。

到老張去河北的時候,販賣的茶葉也主要是發酵壓制的渣滓,屬於價高質差的貨色,但純利極為豐厚。

有一段時間,泡茶屬於宮廷貴族的特權,因為產量不夠。

“茶”這個字全面叫開,要到張德在沔州把豪強盡數剪除之後。

“老夫的考績,算是徹底廢了。所以就想著,能多拿一些俸祿也是好的。眼下這點錢……嘿。”

說罷,谷城來的中年漢子又是一口悶酒。

右手邊穿著一身棉綢長衫的漢子也是臉色嚴肅,先是嘆了口氣,拿起筷子想要夾菜,卻又懸空在半當中:“咱們三縣縣令,也算是七品,一個月也能拿五十石糧食。跟武德朝比,自然是不錯,可現在別說跟武漢那邊比,就說這荊襄本地……”

“我有個連襟,在江漢觀察使府是做文書的。”

“文書?”

“以前在長安是禦史台令書,流外三等。眼下也是流外官,不過去年就說興許要轉吏為官,從九品吧……興許。”

“從九品……”

“別小看從九品啊,那可是武漢的從九品。”

文士模樣的連忙道,“別說他還沒有做官,就是現在,一個月雜貼就有三貫,發的銀元,不是銅錢。除了雜貼,一個月滿勤還有半貫。配一百五十畝田,這田跟咱們的祿田不一樣,可以不種糧食,武漢幾個莊園,茶樹、果樹之類都有。一百五十畝地,種什麽都比種糧食強,扣除給農官的管理費用,加上手續費,一年能有六七十貫。”

“當真?”

“真的假的?一個流外官?”

“真的,騙你們兩個我能多喝兩口酒?”

文氏模樣皺著眉頭,“除此之外,子女就學這等事體,不必多說了吧。”

“武漢有女子學堂吧。”

“女子學堂比京城還早,女聖陛下那一套,都是學的漢陽女子學堂。”

“還有女官。”

“對,還有女官。”

提到了女官,那連襟在武漢的文士更是道:“我那連襟的長女,今年二十有四,十四歲進學,漢陽女子學堂的前身,最早招募的一批女學生中,就有她。現在是桑葉倉的總監,江漢觀察使府特聘的流外一等,也是說今年可能轉吏為官。”

“可有婚配?”

“孩子都四個了。”

年紀輕的剛來了精神一問,就被回答給打了回去。

“那豈不是年俸比她大人還高?”

“武漢有婦女津貼,大頭兩筆,一是生育補貼,二是生產獎勵。生育補貼是自己生產拿到手的獎勵,生育補貼,則是分管衙門新生兒增長獎勵。”

“這他娘的還管衙門上下的房事?”

“汊川縣六曹為了爭第一,各曹只要是結婚還能生的,誰不是生上三五個。你生得多,各曹官長拿得也多啊。你不生……你不生是不是看不起各曹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