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

“大人,‘蘇河’的船工都到了,等著大人訓話。”

雖說是冬月,但在“天竺地”,人們也就是穿了個長衣,高原上下來的武士,更是有不少還穿著短褂,若非規矩讓他們必須穿鞋,腳上的芒鞋早就不知道甩到了哪裏去。

王符此時有些疲憊,“昆侖海”那裏傳過來的消息,大抵上就要在明年迅速“減丁”,幾個大部族,都已經抽了不少男丁前往西天竺修長城。路上死得人很多,消息是瞞不住的。

不安分的高種姓武士階層一直在煽動叛亂,王符雖然掛著官身,但手中掌握的力量,還不足以穩住局面。

這是個比較頭疼的事情。

若非投獻在他門下的象雄人不少,這些象雄人是常年生活在“象泉河”一帶,本就和天竺人極為熟稔,否則也沒辦法這麽快在“象泉河”南岸站穩腳跟。

本地最大的兩個部族,一個叫“尤德哈”,一個叫“拉其普特”,但因為政治動蕩互相攻伐的緣故,衰敗得很快。

不過“象泉河”南岸有其特殊性,神廟密布,上百個宗教流派的聖城,就集中在這裏。順著“象泉河”往東,進入坡地,也就是喜馬拉雅山,就是“獅泉河”,這裏是各大宗教的聖地,地位相當的特殊。

只是這幾年因為“太昊天子”淩駕諸天,伐山破廟的李淳風已經幹掉了最少五百座大大小小的寺廟。大量的金銀銅器被熔融重鑄,整個“象泉河”最大的人造“聖遺物”只有龍骸,以及寄存龍骸的“斬龍台”。

天竺人口中的“蘇河”,實際上叫做蘇雷雅吉河,不過唐人覺得繞口,直接以“蘇河”稱呼。象雄人原本稱呼它為“象泉河”,但如今也不管聖河不聖河的,漢人怎麽稱呼,他們也怎麽稱呼。

因為漢人說了,只要都是唐朝人,那就都是唐人……

“有多少船工?”

“纖夫有十五個隊,船夥有五個隊,一共二十個隊。”

“一千人……”

能夠組織起一千人的船工隊伍,已經相當的不錯。這一片廣大地區除了高產麻料作物之外,還高產水稻和小麥,甚至在坡地上,還能有畝產一石半左右的大麥,運氣好的話,碰上雪水恰到好處,畝產甚至能到兩石半。

整個地區的糧食產量,王符估算過,養活三四百萬人不成問題。

不過很可惜,因為各種動蕩,戰爭、瘟疫、減丁、貿易……整個地區的巔峰人口從兩百五十萬,銳減到現在的四十萬不到。

而且不出意外還在減少,北地原本有十幾個佛國,現在一個都沒有留存,盡數滅亡。

佛國的上層統治者已經換了三四茬,不僅僅是底層流離失所,哪怕是中間的武士階層,也大多變成了赤貧,不得不流浪在“蘇河”流域尋找工作機會。

為了巴結唐人,不管是“尤德哈”人還是“拉其普特”人,不僅僅出賣財富、土地、美女給前來“天竺地”謀生的唐朝權貴,整個地區最大的糧食商人群體和奴隸貿易群體,就是他們本身。

而王符這種“外來戶”,則是中間商、物流商,把“商品”輸送到有需求的地方去。

實際上,不管是尤德哈人還是拉其普特人,低種姓的賤民,每天都只能勉強一餐,而勞動強度,則是變著花樣地提高。

占據最多人口比例的低種姓,大量勞力在三十歲左右就會死於營養不良和過度勞累。

這種極端壓榨勞力的行徑,在唐人看來是行不通的,只是天竺本土自有一套運行的邏輯在,並且普遍低種姓賤民都能夠接受這套思考邏輯。

死亡並非是終結,死亡僅僅是開端。

這一世的低賤,是為下一世的富貴作積累……

王符初到此地的時候,整個人都為之而幾欲絕倒,這種極盡愚昧的手段,在王符看來根本騙不到幾個士大夫,而士大夫也不信能夠騙到多少愚夫愚婦。能騙個一二百年,差不多就要來一場天翻地覆的大動蕩。

偏偏天竺地這地界,大動蕩居然並非來源於低種姓,而是不同的外來戶高種姓在互相打出狗腦子。

“把罐頭、肉幹、糧食,都拿出來。”

“是,大人,小的這就去吩咐。”

象雄武士嘿嘿一笑,忙不叠地小跑過去,手按腰刀刀柄,然後用本地的方言大喇喇地說了一通,呼吼了一番之後,二十隊船工立刻爆發出驚人的歡呼聲。

只有這歡呼聲,才讓王符刮目相看。

在“蘇河”這一帶,低種姓賤民能夠有這種精神頭的,也只有“蘇河”上給唐人幹活做工的船工。

皮膚黝黑,眼球有點向外鼓著的船工們都是興致勃勃地簇擁在一起,若非有象雄武士用棍棒維持著秩序,他們大概是要一擁而上。

亂糟糟的人群中,有的船工口中念念有詞,然後跪在地上用極為滑稽的口音,喊著“太昊天子在上”,聽得王符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