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魏宋大司馬

在參加了師兄田章的葬禮後,蒙仲與公都返回鄒國,將這件事告知了萬章、公孫醜等同門師兄,眾儒家弟子皆為此唏噓不已。

田章去世這麽大的事,自然不能再瞞著孟子了,於是萬章、公孫醜、蒙仲等人小心翼翼地告知了孟子,沒想到孟子聽罷後並沒有太多的激動,只是悲傷地嘆了幾口氣,說了一番諸如‘天恒久而人不能’的感慨,聽著有點接近道家的理念。

萬章、公孫醜、蒙仲等人私下交流了一番,認為是孟子這些年在思想上受到了莊夫子的影響,再加上孟子本身也早已到了這個歲數,對於生老病死這種事也逐漸已經看淡的關系。

隨後,蒙仲在鄒國又居住了一個月左右,這才在三月前後返回宋國的彭城。

此時,蒙仲向太子戴武提出了辭呈:“今齊國已覆,宋國已迎來寶貴的和平,臣再繼續擔任大司馬之職已無必要。”

沒想到惠盎卻代太子戴武說道:“雖宋國現無外敵,但國內卻有諸般積弱……”

他指的,是宋國軍隊的現狀。

本來,宋國這些年已經栽培了一批以戴璟為首的新晉將領,這些人追隨在太子戴武左右,隱隱有著取代戴不勝、戴盈之、景敾等老牌軍司馬的跡象,但戴璟逼宮作亂這件事,卻逼得宋王偃一怒之下將這些參與作亂的年輕將領都處死了,這使得宋國又陷入了‘將領老齡化’的尷尬局面。

因此,惠盎希望蒙仲能負責選拔一些有才能的將才。

在戴武以及惠盎的挽留下,蒙仲只好在彭城又多待了一陣,提拔了一些‘年輕的將領’。

事實上所謂這些‘年輕的將領’,大多年紀都比他大,比如他的族叔蒙摯,論勇武不及已故的蒙擎,但論計略,蒙仲認為蒙摯要比景敾強的多——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對宋國忠誠不二,老司馬景敾實在是沒有多少優點。

過了數日後,孟子派樂正、公都領著大批儒家弟子來到宋國的彭城,出任官職。

其中一名儒家弟子的名諱引起了蒙仲的主意,此人叫做滕更,一聽就知道是滕國的後裔。

不得不說,雖然蒙仲也是孟子的弟子,但孟子究竟有多少弟子,蒙仲還真不清楚,畢竟他所熟悉的師兄們,其實也只有萬章、公孫醜、陳臻、樂正、公都等大概二十人不到而已。

因為心中有些想法,蒙仲與滕更私下單獨聊了聊。

他對滕更問道:“師兄,滕國的覆亡是宋國引起,師兄作為滕國的後人,為何願意到宋國出仕?”

滕更很平靜地回答道:“各國紛爭,其原因在於周天子失勢,諸侯爭位,宋國伐滕非仁義,齊國伐宋亦非仁義……今宋偃讓位、太子戴武繼位,我素知太子戴武的品德,願助他治理國家,使宋國、使那些當年並入宋國的滕人,日後能安享太平,不復覆國之危。”

蒙仲暗自點了點頭,的確,相比較宋王偃,推崇儒家思想的太子戴武,才是最吸引這些儒家思想到宋國仕官的主要原因。

五月前後,可能是得知了蒙仲在宋國出任大司馬的消息,魏國大梁那邊有點著急了,魏王遫命大司馬翟章出面,將蒙仲召回魏國。

雖然說魏國當前的緊要是建設吞並的東郡,與秦國暫時還未發生什麽沖突,但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宋國企圖將蒙仲拉攏過去啊,萬一戴武與惠盎用種種手段,讓蒙仲最終選擇留在宋國,那該如何是好?

於是乎,翟章詐稱自己病重,要求蒙仲立刻返回大梁。

這明擺著就是要讓蒙仲出任魏國大司馬之職——哪怕翟章的身體狀況暫時無恙,這位老司馬也準備退下來了。

得知此事後,惠盎便決定出使魏國,與蒙仲一起返回魏國,一方面與魏國交涉,使蒙仲能兼任魏宋兩國的官職,一方面順便去探望一下宋王偃。

不過看惠盎臨行前推薦樂正取代自己、擔任國相之位,就知道這位對宋國、對宋王偃忠心耿耿的義兄,已決定不再返回宋國。

而私底下,惠盎也在蒙仲面前承認了這件事,他表示,有了樂正、公都、陳臻等儒家弟子在宋國仕官,他毫不懷疑太子戴武能在這些賢臣的幫助下治理好宋國,相比之下,他更擔心孤獨一人留在魏國的宋王偃。

他開玩笑說,這些年來,他屢次忤逆宋王偃然而宋王偃卻未殺他,這條命早已是宋王偃的了,如今那位君王孤獨一人地留在魏國,他應當前去陪伴。

見惠盎態度堅決,蒙仲心下莫名感慨,即便宋王偃多年被傳為暴君,但這位君王也未必沒有人格魅力,這不,他的義兄惠盎就對那位暴君死心塌地。

當然,太子戴武最終沒有同意這件事,而樂正亦有些惶恐地拒絕了此事,他苦笑著對惠盎說道:“兄此舉乃是害樂正也!……在下初至宋國,便逼走惠相,宋人豈不是對在下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