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如此而已

在這個通訊極為落後的時代,面對疆域如此廣大的一個國家,消息不光閉塞,而且因為交通問題導致消息的傳遞極其緩慢。

齊郡和東郡遭遇特大水患,足足拖了十日才傳遞到鹹陽,而等鹹陽的賑災諭令到達災區,時間差不多過去了半個月,這半個月當中,那些無衣無食的災民只能吃腐食喝臟水,啃野果甚至草根樹皮。

但即便是能夠想象到一切大災之後的淒慘景象,等賑災的官吏、報社的記者和運送衣物的商賈到達災區之後,還是被那種千裏赤地餓殍遍野的景象震驚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洪水之後的黃河兩岸到處都是沖毀的糧田房舍,死去的人和牲畜的屍體掛在樹上已經在半個月的連續高溫暴曬下腐臭生蛆。

許多饑民攜家帶口往周邊郡縣逃難,有身份牌者被驅趕在荒郊野外,沒有身份牌者被抓捕充作奴隸,鬧事者被投入監牢成為刑徒,沿途所見皆都是衣不蔽體的災民,所聞皆是痛哭哀嚎,草根樹皮都被啃食,而水災過後蚊蟲肆虐蛇鼠遍地,有中毒傷病者日夜哀嚎,有饑餓難耐者易子而食,受災的數個縣城幾乎成為白地,到處散發著惡臭和濃濃的死亡氣息。

而且許多地方還有流民匪徒和豪族搶奪災民手裏僅存的衣食,並且各種強暴屠殺事件層出不窮。

不過隨著賑災諭令的到達,在禦史和鹹陽官吏的壓迫之下,當地官員開始開倉放糧救濟聚集在縣城附近的災民,鹹陽捐獻來的衣物也安排當地官吏和鄉吏分發下去,隨行的醫士和護士開始派駐到災區鄉村進行診治和分發藥物,安排指導當地鄉民焚燒和深埋死去的人畜屍體防止疫情,匠吏和匠工開始指導災民擇地重建房屋,報館的記者也四處深入到受災區域將災情全部都如實記錄下來,同時也記錄當地官吏的賑災情況,並且將土匪惡霸欺淩強暴災民的情況通報給監吏和禦史,於是縣尉郡尉派出大量兵卒開始四處抓捕為非作歹者。

無數安撫政策同時施展下來,短短不過三五日,受災區域的災民情緒便慢慢平靜下來,在鄉老嗇夫遊繳等配合下,災民們重建家園的自救行動也開始變得有條不紊。

這次的賑災活動在整個大秦來說絕無僅有,水災之後十天鹹陽才得到消息,但卻行動迅速,數十萬災民並沒有釀成大量的死亡,也沒有激起民變,隨著諭令從災區往四周郡縣擴散,大量逃難的民眾也開始返回家鄉,糧食、衣物、藥物、工具、糧種都陸續開始分派下來。

大秦嚴苛的法令約束下,在鹹陽直派的三省六部官員和禦史管控下,半個月之後,災區徹底恢復平靜,隨著陸陸續續更多的賑災措施到位,一場本來會導致大亂的災荒消弭無形。

而賑災過程中發生的許多事情,也被報館的記者用詳細而深刻的筆觸記錄下來,被通報災情的驛卒送回鹹陽,然後登載在後續兩期大秦都市報上。

因此皇帝大臣和鹹陽民眾,也都通過報紙很快知曉了災區的詳細情況。

第一期主要描寫的是災區的情形和民眾的惡劣生存情況,還有就是當地官吏不作為導致的繼發性災難,各種死亡、饑餓、病痛以及易子而食的慘劇,還有流匪惡霸的強暴欺淩等現實情況。

不在其地無法領略其慘,一直生活在鹹陽過著悠閑生活的報館記者們真正到達災區,才最終領略到災難之後的災民的那種淒涼和無助,炎熱、酷暑、沒有幹凈的水和食物、除開被沖毀的糧田和房舍之外什麽都沒有,感同身受之下報館的記者也終於體會到了臨行前清河侯淳淳告誡的事情,那就是身為記者,只有深入到受災最嚴重的區域,才能真正觸及自己的心靈,才能最終寫出觸動別人心靈的新聞稿,記者的筆,要永遠保證公正無私,不偏不倚,只有這樣,看報紙的人才能看到一個真正的毫無掩飾的災區,才能真正為災民做些什麽。

具是炎黃子孫,在大災大難面前當有同舟共濟之精神。

因此這第一期刊登災情的報紙首版中央,再次用雕版印上占四分之一版面的大字:同舟共濟,共度難關。

不僅如此,這一期報紙增加了一張報紙,用整整六版來刊登災區的情況,雖然增加了一張報紙,但售價並未改變,依舊是十錢,而且在報紙的首頁最下面,報館刊發聲明,報館將把此期報紙銷售的所有收入捐給災區,同時也號召天下商賈捐獻錢糧,與朝堂一起幫助災民共渡難關,幫助災民後續的災後重建,同時報紙也感謝所有鹹陽民眾捐獻的衣物,在最後一版登載了災區當地一些名士名宿寫的感謝文章,表達災區人民對皇帝、大臣,對鹹陽民眾,對奔赴災區的官吏匠工商賈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