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秋夜(第3/4頁)

按照汎秀所了解的前田,昨夜就應該跑上門來,質問汎秀,是不是真的要投身敵方了。

然而他卻沒有這樣做。

他只是像一個無奈投降,而又心懷內疚的武士那樣,沉默不語,面無表情——也許這幅樣子,恰好能讓今川家更相信他的“誠意”。

難道是長時間的變亂,使他的心性迅速的成長了?

先是被寵愛他的主君逐出,而後又被舊日同僚拉進陰謀當中,接著是被那個驚人的五千貫打破了常識……

如此發展下去,也就越來越靠近歷史上那個臨陣倒戈,突然脫離柴田陣營的人了。

只是他的行為,也越發難以預計的。

按照最初的謀劃,他可是沖鋒陷陣的人選啊!如今他還願意承擔這樣的任務嗎?

思慮再三之後,汎秀還是決定不去改變他的想法,以給自己留下足夠的余地。在以性命為賭注的棋盤上,留有余地顯然十分必要。雖然余地留得太多,往往會失去獲取最大利益的機會,不過一般而言,除非無可選擇,否則多數人類還是厭惡風險的。

腦中閃過萬千心思,汎秀那副雲淡風輕的神情卻依然未變。與其說是善於偽裝,不如說是,兩世為人之後,這已經形成了習慣。

沿著東海的古國道,一路上見到了六七支遊擊的今川軍勢,直到天完全黑下來,才終於走到今川的本陣。

遠遠望去,隱約可見十余個方圓數十間的營帳,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交錯相列。

正中的大旗,樹到最高的杆子上,十分醒目。

東海道第一弓取,就在其中。

……

靠近軍陣,立刻就有巡邏隊走近。報上了名號,又經過兩個貌似隊長的人物檢查,才獲準前進。

平手汎秀的第一想法,是立即估算今川軍總人數。

依據此時的軍制,每陣兵力當在三百至八百之間,本陣人數當在一千至兩千之間,所見今川軍總計十二陣,則兵力少則四千余,多則一萬。

十一支備隊,將直屬軍圍在中間,四周十分平坦,只有本陣處在雜草叢生的小山丘上,居高臨下。果然今川本隊並不在歷史上的那個桶狹間。

缺乏險要的地勢,對方的布置也很合理,似乎並不適合偷襲。

汎秀翻身下馬,將韁繩交給河田長親,隨後跟著隊伍,緩緩向前走去,一時無暇他顧。

“平手殿啊……”

富士信忠的聲音,突然又響起在耳邊。

“啊……富士殿有何見教?”

汎秀思慮被打斷,一時微微有些無措。

富士信忠卻以為他是被今川的軍勢所震懾,一路上消失無影的優越感,又重新出現。

“本家旗本士卒,皆著青色甲胄,持三間長槍,以無色旗幟為號。”富士信忠伸手指著本陣的方向,充滿自豪地介紹到。

“噢……果然皆是勁卒,不愧是王師前來。”

經過這樣的提醒,汎秀才明白對方的意思,於是連忙表達出恰當的驚詫和欣羨。

這樣的軍容,並沒有給汎秀帶來絲毫震撼。經過後世那些誇張文藝作品的長期熏陶,這些封建時代的領主軍隊,對於現代人來講實在不足一提。記得某知名導演黑澤某關於川中島的電影中,上杉和武田兩家任何一個足輕的裝備,都不遜於眼前這支今川旗本隊。(PS:吐槽一下,不否認黑澤是優秀的導演,但優秀的導演一樣會犯下低級的歷史錯誤)

經此一事,富士的心情大為舒暢,而前田利家只是瞟了汎秀幾眼,仿佛是有些失望。

“富士殿以為,何時覲見治部大人為宜呢?”

汎秀顯然沒有心情糾纏於這個問題。

“主公向來是求賢若渴,恐怕已經迫不及待了。”

富士一笑,就要拉著平手上前,卻也沒有忘了身旁的前田利家。

“此事玉成,正是倚仗前田殿引薦!”

沿路向前,又經過兩次盤查,才通過了警戒,走進環環相擾的軍營裏面。

牽著馬的河田長親被今川的後勤人員帶到了專門的位置,隨行帶來的隊伍也被安排在外圍。

走到本陣,又出來一隊侍衛,領頭的人自稱岡部正綱,他十分恭謙但又堅決地請平手汎秀卸下武具,又攔下丸目和河田兩個侍從,至此已是手無寸鐵。

“身處此地,不得不謹慎為上,請平手殿諒解。”

汎秀微笑著搖搖頭,表示不會介意。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正當如此。”

於是只穿著慣常的白色吳服,悠然向前。

軍帳之中,卻突然傳出高歌之聲。

隨後又是一句中氣十足地贊賞:

“王師所在,諸天神魔亦不能當,大善哉!”

接著又一句:

“四百兵卒,一戰皆歿,佐佐隼人乃是忠義之士,吾厚葬之!”

佐佐隼人?

那不是佐佐成政的二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