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天翻地覆的12月(7)

12月改革重頭戲是政治和軍事結構調整,但並不意味著在其他領域便無所作為。12月8日,也就是霍夫曼準備動身去英國訪問前5天,海軍召開造艦研討會,重點對已設計完成的下一代重型航母進行探討。

這款面向未來的重型航母代號北海級,采用14度斜角甲板,整體長度高達321米,預計擁有7.5萬標準排水量,滿載後接近9萬噸……

對這個技術指標,霍夫曼一聽就皺眉,他原框定的排水量是6萬噸,之所以定這個數字而不定高一點完全有緣故:俾斯麥級是4萬噸排水量,設計圖上反復修改的H級戰列艦是5.5萬噸級排水量,這兩數字對德國船舶建造能力都在可承受範圍內,經過這幾年造船發展及歐洲合作協同,適當放大到6.5萬噸他認為跳一跳後可以做到。

但一下子從5.5萬噸跳到7.5萬噸的步子就太快了,就算日本提供了大和級和改大和級圖紙,也表態願意提供有關造艦設計師、工程師為德國建造大型軍艦提供幫助,霍夫曼也認為過於激進,畢竟大和級本身也就是6.5萬噸級水平,7.5萬噸對日本同樣是新課題,況且這是日本在舉國之力下建造出來的,現在讓日本再造一艘大和級或改大和級,估計對方也要叫吃不消。

再仔細研究動力系統後,他更覺得完全異想天開——連原子彈都沒爆炸,設計師們就想用在上面核動力了?

他敲擊著桌子,緩緩搖了搖頭:“不行,我們不能使用新動力系統,本身建造這款超級航空母艦已超過了我們的經驗,再搭載從未驗證過且不知何時能完成的新型動力,只能帶來兩個結果——要麽強行搭載後屢屢出故障在港口天天趴窩,要麽就一直在船台上等待新型動力系統成熟,沒有10-15年這款航空母艦根本下不了海。”

幾個造艦設計師先是一愣,然後下意識地點頭——他們其實也不想冒險采用這種他們見都沒見到過的新型動力,只不過有人強調要創新,便把這條給搬上來了。

“元首,我們還有常規動力布局的方案B,標準排水量大約7.75萬噸。”

霍夫曼翻開所謂的圖紙B,看到108架常備標準噴氣機搭載規模時不僅啞然失笑。

新一代航母必須具備搭載噴氣機能力是設計前提,但具體搭載多少數量最初並沒有說,顯然海軍到目前還沒理解精確打擊的含義,依然在用螺旋槳時代的常規攻擊能力作為衡量標準,誤以為戰後單艘航母仍舊需要裝備這麽多飛機。

“這108架飛機?”

“考慮到噴氣機體型更大且速度更快,需要更長的起降甲板,所以……”負責整體設計的路德維希少將下意識解釋了一句。

“我不是嫌少,我是嫌多……”霍夫曼沉吟道,“把指標砍掉些,標準排水量建議控制在6萬噸,絕不允許超過6.5萬噸,搭載也用不了108架飛機這麽多,70-80架飛機足夠,我甚至認為72架就足夠了。”

“72架足夠論”很快在現場刮起一陣風,大家面面相覷:排水量不過2.5萬噸的軸心級都能搭載70+架飛機,元首居然說未來6萬噸級的航母只要72架飛機就夠了?但霍夫曼堅持認為今後是精確打擊時代,用不著這麽多飛機,提高單機作戰能力才是王道。

“此外,重裝甲對航母意義不大,強化適航能力我完全同意,但用厚重裝甲包裹的裝甲航母已過時了。”霍夫曼啟發他們,“再重的裝甲難道能抵禦彈頭重量高達750公斤的蠶式導彈攻擊?難道能抵禦800公斤穿甲彈攻擊?”

“我們評估後認為750公斤的導彈打不穿主防禦區。”

“那我將導彈戰鬥部增加到1000公斤甚至1500公斤行不行?”霍夫曼揮舞著手,“先生們,一枚導彈增加幾百公斤顯然比一艘航母增強防禦能力容易得多,效費比更不用說。你們一定要注意建造時間,如果把航母做到你們設計的防禦水平,恐怕10年都造不出一艘——這樣的航母要來幹什麽?等造出來就過時了!”

“你們對跑道和彈射器也要重新考慮,未來類似Ju-288這級別的飛機要能夠實現滿載起飛,航母需要空中指揮機,那玩意會很重。”預警機概念現在還不流行,霍夫曼將其描述為指揮機後,所有人都心領神會。

不到2個小時,守候在外面,隨時等候元首召喚講解技術細節的幾個德、意航母骨幹設計師沮喪地得到了一個答案——重做!

指令很明確:噸位下調、常規動力、飛機削減、防禦削弱、布局優化……5年內必須能建成一艘!

如是民主國家,一定有人要上趕著抱怨外行領導內行,領袖胡亂插手,但現在是國社天下,誰敢對元首的話說個不字?再說元首考慮的內容很多其實也是設計師們日常設計中爭論的焦點和顧慮,現在有人公開發話自然就能平息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