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3)(第2/2頁)

這個觀點也引起了紅軍的共鳴:很多人表示目前東俄在烏拉爾一線的防禦工事水平並未比南非“布萊德利防線”高明到哪去,至於防線後部隊的技戰術水平、後勤能力、裝備基礎更不見得比美國人高明。但這樣堅固、完全以逸待勞的防線還是被德軍毫不留情、毫不費力地貫穿了,可見德國力量誇張到了什麽地步。

本來大家對德軍能取得最後勝利毫不懷疑,但普遍認為德國人將崩壞幾顆門牙,可10天掃平美軍、1萬vs30萬的戰績傳出後卻讓人嚇得止不住哆嗦:別說1:30,就是1:10,蘇維埃現在也受不了。

所以政治局要開會研究、討論重點情況,斯大林認為單純討論軍事問題不妥,便建議將軍事問題與政治問題一並討論。

另外還有個重要議題是關系東俄內部政權穩定的話題。

隨著戰爭結束,一切被戰爭掩蓋的問題:包括黨的路線方針、包括領袖決策、包括戰備與戰略研究乃至其他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會被揪出來嚴厲審視一番。

打贏了還好說——全是勝利過程中的曲折,是黎明前夕的黑暗,是太陽上的黑子。

可現在打輸了,那總得要有人出面承擔責任——可以是路線、方針的錯誤,也可以是戰術、戰略的錯誤。總而言之,不給黨內和人民一個交代,布爾什維克政權合法性便會受到質疑。

出人意料的是,這幾個月斯大林同志表現得很謙虛、很低調。在多次對內講話中一再檢討自己在衛國戰爭前、中期的一系列過失,對所有問題和責任大包大攬,認為“全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盡到了最大努力”,主要是黨的領導出了問題,領袖出了問題,甚至公開在中央全會擴大會議上流著淚表示自己犯下了嚴重的錯誤,表示願意承擔一切責任,辭去所有職務,請其他同志繼續帶領黨和人民前進。

但最終最壞情況並沒有發生,他的親密戰友們一個個站起來為他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