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終於被發現的韓信(第3/4頁)

項康盤算,半晌才苦笑說道:“看來這次又要得罪三叔父了,行,張叔父我答應你,只要有機會,我一定會勸二叔盡快動起來。”

知道項康說話還算有點信用,張良忙向項康拱手道謝,項康還禮,頗是誠懇的說道:“叔父,小侄不知道你的尊貴身份,對你多有不敬,請叔父千萬不要介意。小侄可以對天發誓,其實我對你一直都是充滿敬意,只恨無緣與你深談,接受你的諄諄教誨。將來如果有機會的話,還請叔父務必對小侄不吝指點,小侄一定言聽計從。”

“右將軍千萬不要客氣。”張良再次拱手,更加誠懇的說道:“其實張良心裏也很清楚,右將軍你之前不肯與我交心,原因並不是右將軍你目中無人,不重尊長,而是因為其他的特殊原因,張良絕對不會介意。過去的事,我們就讓他們永遠都過去吧。”

說罷,張良還向項康深深一拜,項康趕緊長拜還禮,與心胸出了名寬廣的張良一起抹去過去那些不開心的事——但是很可惜,項康還是沒有招攬張良給自己當幫兇的機會。

了結了這件事後,兩天後,韓成和張良帶著項梁送給他們的一千多軍隊向西走了,取道相縣和城父向陳郡進兵去了。同時在休整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後,楚軍也順利完成了整編合並,補充了武器輜重,基本恢復了戰鬥力,所以在楚軍內部,也逐漸出現了更進一步繼續擴張的聲音。

主張趕緊擴張用兵的是好戰分子項羽、範老頭和桓楚等人,都認為應該乘著章邯主力遠在陳留一帶的機會,趕緊把周邊還被秦軍控制的城池土地盡量拿下來,更進一步擴大地盤和壯大實力,以便將來迎接與秦軍主力的決戰。

為人自私的項伯和宋義等人堅決主張繼續堅守,覺得應該後發制人,盡量先讓其他五國的軍隊消耗章邯的實力,等其他五國和秦軍打得兩敗俱傷了,然後再伸手去摘桃子。兩派人各說各有自己的道理,在項梁面前爭論不休,發生了好幾次爭執。

項梁在這件事上明顯有些猶豫,遲遲都沒有拿定主意,項康則是察言觀色,直到項梁態度稍微傾向於繼續擴張時,項康才站出來煽風點火,向項梁進言道:“武信君,末將認為項羽將軍和亞父的話頗有道理,自古以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按兵不兵坐觀五國與暴秦相爭,雖然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但一味保守的時間長了,我們的士卒難免會軍心散漫,失去銳氣,同時還會錯過繼續壯大實力擴大軍隊的難得機會,對我軍而言甚是可惜。”

“這麽說,康兒你也是主張盡量擴張了?”項梁問道。

“不,小侄只是主張有限擴張。”項康說道:“末將建議,我軍主力不妨繼續屯兵彭城,整兵備戰,只派偏師出擊,奪取周邊仍然還被暴秦軍隊控制的城池土地,如此一來,我們既不用錯過擴張機會,又可以遙遙監視暴秦主力章邯所部的一舉一動,待暴秦主力有所動作,然後再見機或動,創造破敵戰機。”

“言之有理。”項梁終於點頭,說道:“我們周邊的暴秦軍隊不過都是一些郡兵縣兵,如果為了對付他們出動主力,未免是牛刀殺雞,空勞軍力,還白白浪費無數糧草軍需。與其如此,倒不如派遣偏師出擊,去掃蕩和奪取這些城池土地。”

“兄長,萬萬不可啊!”項伯站出來大聲嚷嚷,說道:“暴秦主力屯兵陳留,明明是在隨時準備東進,向我軍發起進攻。我軍倘若派遣偏師出擊,暴秦軍隊必然順勢而動,東進與我軍決戰,或是直取彭城,或是進攻我軍偏師,如此一來,豈不是成了我們楚國軍隊獨抗暴秦,白白便宜了其他五國軍隊?”

“項大師為何如此鼠目寸光?”範老頭毫不客氣的開口大喝道:“大師你一心只想借助五國兵力與暴秦消耗,怎麽忘了暴秦軍隊若是滅了其他五國,起傾國之兵來打楚國,我們如何抗衡?”

吼住了項伯,範老頭又向項梁拱手說道:“武信君,下官愚見,以偏師攻伐周邊城池,雖有可能引來暴秦主力東進,但是我們能夠引來的,僅僅只是章邯的一軍主力,怎麽都比將來要和暴秦的傾國之兵獨自抗衡的強,況且我軍攻城掠地打通了與其他五國的聯系後,還可以借助五國之兵共伐章邯,只要章邯一破,我們何愁楚國不興,暴秦不滅?!”

項梁點頭,徹底拿定主意,說道:“範公此言有理,我們如果一直按兵不動,坐視暴秦滅亡其他五國,那麽我們不但撈不到什麽漁翁得利的機會,反倒還有可能孤立無援,獨抗暴秦的傾國之兵。就這麽定了,讓偏師出擊,去奪取周邊還被暴秦控制的城池土地,就算把暴秦主力引來,我們大不了再和他們打上一仗,單獨對付章邯一軍,怎麽都比應對暴秦的傾國之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