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針鋒相對(第2/4頁)

“而申陽如果繼續執迷不悟,不但南陽王的軍隊無法迅速北上增援我們,也沒辦法乘虛從武關殺入關中,僅憑他一軍之力,就能起到替項康逆賊保護後方和掩護側翼的雙重作用。所以對於申陽,我們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恩威兼施,盡全力把他重新拉攏回來。”

“那如何恩威兼施?”項羽隨口問道。

“臣下建議,大王最好是盡快抽調一支軍隊,回師到大梁從啟封、尉氏殺入穎川腹地。”(有方山山脈阻攔,從滎陽戰場沒有辦法直接南下穎川。)

蒯徹很是鎮定的說道:“同時大王另派一使,明白告訴申陽,就說大王你公開立誓,絕不追究申陽此前的背叛之罪,誅滅漢賊之後,還會把三川郡加封給申陽做為補償。如此一來,申陽心中必然大動,我軍偏師又出兵和南陽王南北夾擊申陽,他在畏懼之下,也必然更加容易倒向我們。而且就算申陽繼續執迷不悟,有我們的偏師幫忙,南陽王也有很大把握迅速攻滅申陽,取道陽翟和陽城直搗三川腹地,切斷漢賊主力與後方的道路聯系。”

盤算了一下,發現自己最不用怕和漢軍野外決戰,同時又需要時間等待後方援軍趕來幫忙攻堅,與其讓主力軍隊全部在滎陽戰場閑著,倒還不如分出一支偏師去逼迫申陽倒戈或者幫劉老三盡快幹掉申陽,既給項康的側翼添堵,也乘機引誘項康出兵決戰。項羽便果斷點了點頭,說道:“此計可行,我這就讓共敖率領三萬軍隊南下,去幫劉季逼迫申陽就範。”

“大王,這麽做還不夠。”蒯徹又說道:“劉季雖和項康逆賊仇深似海,不可能和解通好,但我們也必須防著他保存實力,不敢和項康逆賊死拼到底。另外更南面的臨江王英布那邊,他的軍隊也不能閑置,臣下建議,大王不妨派遣使者,明白告訴劉季和英布,就說攻滅項康逆賊之後,把漢中分封給劉季,把巴郡和蜀郡分封給英布,要求他們出兵北上,幫助我們共討項康逆賊。”

“另外。”蒯徹又趕緊補充道:“大王不妨再明白許諾,如果申陽不肯就範,那麽劉季只要幫著我們滅了申陽,你就把穎川分封給劉季,如此劉季必然全力攻滅申陽,而他只要得手,項康逆賊的側翼就會馬上告急,形勢也會立即變得對我們有利。”

“行,就這麽辦。”項羽再次點頭,說道:“我一會就派人去和劉季、英布聯系,叫他們立即出兵北上,給我們幫忙。”

“大王,何必要叫英布直接出兵北上?”範老頭提出不同意見,說道:“叫他從巫縣直接進兵巴郡,或者是叫他借道南陽兵進武關,不是更方便一些?還可以讓項康逆賊不敢過於抽調巴蜀漢中的軍隊增援三川,直接替我們減輕正面阻力。”

“亞父,讓臨江王直接進兵巴郡或武關,的確是一個辦法,但有兩點,卻注定了這麽做不可能成功。”

蒯徹立即反駁,從容說道:“第一,蜀道太過艱難,糧草轉運太過不便,臨江王即便領命出兵,也很難對項康逆賊施加足夠的壓力,漢賊軍隊只需要扼守險要,層層設防,就足以為項康逆賊爭取到無數時間。第二,巴郡與武關距離滎陽遠隔千裏,我們大王難以掌握臨江王的軍隊動向,臨江王如果想要保存實力,我們大王也拿他無可奈何。所以最好的辦法,只能是讓臨江王出兵北上,直接加入三川戰場,如此我們大王才可以隨時掌握他的動向,讓臨江王不敢生出保存實力的念頭。”

蒯徹此前賣的人情在這一刻發揮了作用,項伯項大師立即跳了出來,說道:“大王,蒯大夫所言極是,沒有你親自就近盯著,英布那個匹夫很可能就會生出保存實力的念頭,說不定還有可能貪圖項康逆賊許諾的好處,象申陽逆賊一樣叛楚投漢。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把他拉到三川戰場,逼著他全力攻打項康逆賊,這樣才能預防一切萬一。”

項伯項大師的確能夠影響到項羽的決定,考慮到距離太遠自己根本控制不了英布,項羽很快就點了點頭,說道:“不錯,是應該叫英布直接北上,這樣我們才不用怕他出工不出力。”

“還有趙國軍隊,我們也必須加強爭取和利用。”

很少有機會能在項羽面前真正的暢所欲言,蒯徹這次毫無保留,又趕緊說道:“趙國反復無信,半年多點時間裏,已經幾次三番背叛我們和項康逆賊,無恥至極,現在他們就算已經出兵河內,與項康逆賊翻臉開戰,我們也必須防著他們只會虛與委蛇,悄悄保存實力,乃至貪圖利益,突然又從我們背後捅上一刀。好在臣下已經思得一計,大王只需依計而行,趙國軍隊必然不做任何保留,全力幫助我們攻打項康賊軍,也決計不會再叛楚投漢,成為我們背後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