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0章 矛盾激化(第2/2頁)

太子楊勇面露苦澀笑容,世人皆相傳,因為陛下和獨孤後不喜太子愛奢華、喜聲色、鋪張浪費、美妾眾多等秉性,才會逐漸疏遠,甚至要把江山社稷的繼承權,轉交給嫡次子,這只是膚淺的看法,更多是以訛傳訛。

其實楊勇心知肚明,他跟父皇楊堅之間的矛盾,早就種下了,而且不容調和。

在隋立之初,楊堅有意強化太子的地位,到開皇五年,太子楊勇不但能參與軍國大政,而且朝廷重臣又多在東宮兼職,太子東宮儼然成為第二權力中心,那年冬至太子集朝臣齊賀東宮,引起楊堅不滿,顯示了父子的矛盾。

實際上正是因為楊勇的做法對楊堅權威構成了一定挑戰,皇權專制時代,維護皇權的前提是只能有一個領導核心,一旦出現兩個核心,就會出現權鬥,即使是父子、兄弟關系也難免。

雖然楊勇當時未必有取代父親的意思,但卻容易被朝中不滿勢力利用,當時許多北周的舊閥貴族,對楊堅當權不滿,還有一些人雖然擁護楊堅改朝換代,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爵位,都懷恨在心。

故此,王誼、元諧、梁士彥、劉昉、宇文忻、盧賁,以及諸多北周皇室後裔暗中組成了‘反堅’聯盟,企圖架空隋文帝,有意無意地將太子拉入了反對楊堅的陣營,以致營造了試圖政變的氛圍。開皇六年三月,洛陽人高德居然上書請文帝退位,傳位給太子。

這一下可惹火了楊堅,他坐上九五之尊的寶座只有五六年,剛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王謙等叛亂,沒有把皇位坐穩,也未嘗到當皇帝的真正滋味,如何肯讓權?於是先除掉王誼,想殺一儆百,但沒有達到效果,反而促使反對陣營試圖聯結。

當時的楊勇已經被動卷入到反對派謀劃的政變之中,楊堅為了穩住大局,使楊勇與其他反對力量切割,派楊勇出鎮洛陽,調楊廣則迅速返京,不久榮任雍州牧,步入中樞,從此楊勇和楊廣,一降一升,出現兩位皇子朝中對峙的局面,這背後,有著重大的政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