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3章 保持警惕(第2/2頁)

統治者看重的不是真正的儒學的經義和大道,而是這種文化能夠有助於他的長治久安,所以他才會推行。秦國強調法制,也是因為法制會使得弱秦變成強秦。出發點其實是一樣的,為的是自己的國脈,自己的統治。

儒學後來經過朝代的變遷,亂世與盛世的起起伏伏,最後不斷有人跳出來修改,其實傳到後世的儒家文化,跟春秋時代孔夫子的提出的儒學,已經變質了,可以說隨著社會發展,時代變化,在不斷被人擠壓揉搓,弘揚的思想有好有壞,無法完全肯定,也無法完全否定,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了。

此時蕭瑀解釋道:“西晉滅亡,出現五胡亂華,永嘉之亂,晉人南渡,南北朝割據,隨後又是朝代更叠迅速,征戰不休,禮崩樂壞,導致儒家的文化和經義被拋棄、斷流,這裏面有戰亂的原因,也有胡人入主中原,推行胡人的習性,排斥儒學,導致仁義禮智信等這一套說辭和準則,被拋開、割裂,世風日下。盡管隋朝兩代,略有扶持,但力度過小,儒學也只是剛要冒頭,所以,這一次河東地帶的大儒聚集,其實想要納諫,讓陛下重新提倡儒學,推廣天下,從此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