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離別的氣味(第2/2頁)

朱高煦率護衛親兵近四百騎,沿城中大街橫行沖出東城。都督府的李先生率眾官、盛庸平安等武將在城門外送別。朱高煦與諸同僚道別後,擡頭一看,發現沐蓁帶著沈徐氏正在城樓上,默默地目視相送。沐蓁是沐府的人,在昆明城還是很方便的。

朱高煦向城樓上抱拳示意,拍馬帶著將士向大路上走了。

一大群鐵騎沿著官道東行,奔了好一陣,才追上更早就出發的大軍大隊。

方出昆明城道路比較寬敞,大路上有一道木石修砌的牌坊,四列步兵並行,正在從牌坊下經過。前面的軍隊如同長龍,遠不見其首。三萬多人一起行軍,陣仗也是非常大。

“喀嚓喀嚓……”遠近不同節奏的腳步聲響徹路面,大夥兒走得比較慢;但每天要連續走兩三個時辰,保持這樣的速度已經不易。

有時候遠處還會傳來一陣軍樂橫吹,不過大多時候只有腳步聲和鼓聲、甚至連鼓聲也沒有了。

從今天起,如此枯燥的聲音、如此景象,將會是朱高煦最熟悉的情形。大明疆域遼闊,戰爭的內容絕大部分只是行軍走路。

大軍從昆明城、到曲靖軍民府地界,沿路驛站城池已奉漢王府令,可以提供糧秣補給;而且是在境內行軍,安營紮寨可以從簡,每日走路的時間可以延長。加上漢王軍長途行軍只攜帶碗口銃等火器、未有洪武大炮等重器,這樣的行軍大概每天能走五十多裏。

朱高煦近十年來漸漸發現,此時的兩裏路、大概要比一公裏稍遠,所以在雲南境內日行軍速度在二十五公裏以上。

如果將來遇到大城需要攻城,當然沒法臨時鑄造重炮了,漢王都督府倒是找到了一些能制作回回炮的人,到時候攻城只能回到元朝的水準……

而大軍一旦到了貴州都司地盤,地形軍情都會比較復雜,也必須要攜帶大量補給輜重。照經驗,朱高煦的人馬一天最多只能走四十裏左右。

朱高煦準備攻擊四川都司,至少要走完烏撒達瀘州道一千四百余裏、到達瀘州,才算到達了主戰場。如果沿路特別順利,也至少要十月中旬才能到。

前鋒瞿能時不時會傳信回來,有時候每天都有,有時候旬日才一封。瞿能寫最後一封信的時候,已經占領了烏撒衛。

烏撒衛大概是屬於雲南都司管,但之前四川都司、貴州都司都管過,朱高煦起兵之初沒動他們。瞿能到達地方後,把衛城包圍了,勸降時曉以利害……烏撒衛若抵抗漢王軍,確實能拖延時間、給漢王軍造成麻煩,但被攻破是沒有懸念的。兵力懸殊巨大,而且這等山區的衛城修得不怎樣、防禦大軍圍攻的能力十分有限,肯定無法可昆明、貴陽這樣的大城相提並論。

烏撒衛雖然接到過貴州顧成的非法跨界軍令,要他們固守抵抗;但他們在瞿能軍合圍之後,次日便投降了。

瞿能獲得步騎五千余眾,留將士看管在兵營裏,等朱高煦前去收編;而烏撒衛的武將正在押送回昆明城的路上。

朱高煦充分采用了“靖難之役”的經驗,投降的武將先送回老巢,軍士能用的就重新拆散整編。

朱高煦麾下有三百多近四百人親兵,他們在漢王府文樓讀了幾年書,錢巽教書,由王斌等人教習排兵布陣;他們不僅會識字,還經常跟著朱高煦行軍作戰、訓練隊列。此時親兵護衛可以直接任命為百戶軍官。

這些親兵的素質不一定比普通衛所的將官差。朱高煦知道情況,衛所軍官是世襲制度,很多後代既沒打過仗,平時連武藝也疏於練習;若不是太祖在中後期改革,要求軍官世襲之前經過考核,情況會更糟糕。朱高煦的親衛,至少弓馬騎射嫻熟,見的世面也多。

……不過有一個跡象引起了朱高煦的注意。西南地區衛所平日的部署,是七分屯田三分宿衛;可是烏撒衛的軍士在接到顧成軍令後,已然全部都調集起來了。可見顧成已經開始部署兵力,準備要對付朱高煦。

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