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門的人(第2/2頁)

郭資忙躬身道:“谷王殿下勿急。聖上乃當世之明君,必能明辨是非,還殿下一個清白。”

“但願如此。”谷王一甩袍袖,“哼”了一聲便走向給他準備的車駕。

郭資頓時松了一口氣。他深知,官員與這些藩王打交道、那是相當麻煩危險的事,動不動就會被彈劾離間皇家骨肉;若非建文朝那種把削藩定為國策的時期,尋常人如何擔當得起?

總算接待好了谷王之後,郭資去皇城回稟去了。

而一路回來的何福,暫且也沒被逮捕。何福被告知,在家裏等候聽詔。

郭資在禦門轉了一圈,沒能見到聖上,也無法面聖。他只好又返回千步廊上,去了翰林院的衙署。

內閣首輔胡廣、太常寺卿袁珙、兵部尚書茹瑺等人都在翰林院裏議事。因最近的奏章大多都不送進宮裏了,諸事都由內閣大學士、諸部堂一起定奪,因此部堂們輪流到翰林院來當值。

郭資述說了龍江港的事,大夥兒便陸續議論起來。胡廣揉著太陽穴,一副頭痛的樣子:“聖上並未下旨,英國公卻忽然把谷王押送到京師,朝廷該如何處置?”

郭資沉聲說道:“谷王忽然被押解回京,別的藩王都瞧著,萬一諸藩國生亂,如何收場?”

茹瑺徑直看向袁珙道:“此事只能上奏聖上罷?”

袁珙也皺眉道:“谷王還沒到京,本官早就上書過了……奏章如同石沉大海。”

大夥兒沉默了好一會兒。袁珙忽然開口小聲道:“這事,找人彈劾張輔如何?”

郭資與胡廣等人相互對視一番,都知道袁珙想把責任、全部甩給自作主張的張輔!這時兵部尚書茹瑺不動聲色道:“英國公還是‘平漢大將軍’,可在湖廣帶著兵。”

郭資想了一會兒,用試探的口氣說道:“暫且讓谷王在京師住下。咱們再發邸報,稱湖廣受叛軍肆掠,朝廷擔心谷王安危、故召回京師;只待王師平定叛王謀反,再送谷王返回藩國?”

茹瑺立刻附和道:“此折中之法,深得中庸之道。”

眾官都陸續附議,此事便算決策了。

但大夥兒再談及何福時,馬上陷入了僵局。蓋因聖上沒有指定誰來決斷朝政,只說大夥兒商量著辦,於是一旦有分歧、且無法說服別人,事情便只能拖著;臨時組成的決策官員們,一時也沒有完善的規則。

何福的事,暫且只能先告知東宮故吏、其他六部部堂,然後便拖著。

……不料沒過幾天,翰林院侍讀高賢寧忽然上書,彈劾張輔:擅作主張、逾制用兵脅迫親王,構陷宗室,其罪難赦!

奏章走通政使司到禦門、再到翰林院的一間書房裏,大臣們嘩然。

當此之時,朝中禦史、給事中都沒有彈劾張輔,唯獨翰林院的高賢寧狗拿耗子,上書彈劾。諸臣很快便回過神來:此事是袁珙那邊的人指使!

以前經常進出東暖閣的那些大臣,對朝廷裏的門道很清楚。那高賢寧三番上書冊立皇太子、肯定是皇後的人;徐輝祖等一幹開國功臣、燕王府謀士舊臣文官,都是達成了某種默契的人。

高賢寧上書,不是那幫人指使、還有誰?而且最可能幹這件事的人就是太常寺卿袁珙,因為袁珙在谷王到京當天的主張、便是把罪責都推給張輔。

加上張輔等人,與親近皇後的那些人有隙。高賢寧擅自彈劾張輔,其中緣故內情便幾乎是清清楚楚了!

郭資、茹瑺等尚書大臣,對此非常不滿,但苦於無法坐實,不好擺上台面指責袁珙。沒想到,袁珙竟然在翰林院裏議事的時候,主動談起,完全不認賬。

袁珙還把高賢寧叫來了內閣使用的書房,當面指責高賢寧。

高賢寧與袁珙吵了起來,大義凜然地聲稱、從來沒有聖旨要動藩王,朝廷為何要為張輔的過錯遮掩?

大臣們都沒有開口摻和,人們只是冷冷地旁觀著兩個人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