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宏圖遠略

宮中已擇了良辰節日,將於武德元年三月初、冊封兩個妃嬪,其中朝鮮國宗室李賢惠為莊妃,沈氏(寶妍)為莊嬪。

朝鮮國使臣康順臣原以為,親眼看到李賢惠受冊封之後,就可以回國復命了。然而他們並未被告知,何時參加“上馬宴”;最近康順臣與樸景武、在柔儀殿拜見過大明皇帝,也沒提到何時啟程的事。

看來行程還得拖延一陣。

果不出其然,康順臣很快打聽到了另一些事。

大明朝廷禮部官員,正與曰本國使節商議,欲派遣大明使團赴曰本國冊封國王,最後確定人數是三十人;朝廷又提出,因為馬島大名庇護倭寇,為保障曰本國使臣、大明使團的安危,欲派出水師艦隊護送。曰本國使臣建議,不易派軍靠近曰本國,以免產生誤會;因為洪武年間,明朝庭曾威脅對曰本國動武。

樸景武回到長安右門外的“會同館”,情緒看起來還是非常沮喪。

康順臣用朝鮮話勸他:“皇帝冊封賢惠翁主為妃,對樸家是一件好事。”

不料樸景武露出了一種很羞恥的強笑。

康順臣見狀,說道:“大丈夫何患無妻?懷安大君(李芳幹,國王的四哥)與大明皇室聯姻,王上為了與朝廷交好,必然會主動改善與懷安大君的關系。以樸家與懷安大君的世交,樸將軍也會得到王上的禮遇重視;何況樸將軍的妹妹也進宮了。將軍有了權勢富貴,美人不是任你挑選?”

樸景武似乎對皇帝不滿,這時便反駁道:“難道王上不會擔憂、懷安大君借大明朝廷的勢力坐大,反而會打壓親近懷安大君的家族?”

康順臣愕然道:“朝鮮國立國時,便已放棄了北擴疆域的國策,轉而向大明示好,兩國自此交好。王上在洪武年間,便已在北平與大明太宗皇帝建立交情。大明朝廷為何要與我國軍過不去?”

樸景武無言以對,他對這些大事的見識有限,剛才的話、或許只是因為個人私怨罷了。

不過康順臣是個文官,且常年在國中負責邦交之事,他說到這裏,忽然陷入了沉思。

說不定樸景武的無心之言,真有一定的道理。明朝廷會不會拿懷安大君當作棋子,以便進一步通過要挾、主宰朝鮮的軍政?

康順臣剛進入明朝時,皇帝正在北征蒙古,給他造成了一種假象,好像明朝的主要方向是對付蒙古。但是康順臣回過神來一想,此時的蒙古諸部早已不是大元,或是明朝邊患、但難以再威脅明朝朝廷。

反而龍江港的海船修繕,以及最近康順臣聽聞的一些事情,讓他感覺明朝似乎十分注重水師出海,正在準備向朝鮮、曰本、安南、西洋四面擴張勢力。

大明新皇是一個年輕力壯而富有野心的皇帝,而且他們父子都通過武力奪權,想建功立業提高威望、穩固皇位,似乎也是合乎情理的事。

康順臣準備把自己的一些新見解,回國後稟報給國君。

……玄武湖東南岸,最近兩天,來了很多穿布衣的年輕漢子。他們應該是錦衣衛和守禦司北署的人,正在對沈家府邸周圍進行暗查和監視。

沈徐氏已經得到宦官的消息,皇帝要來沈家府邸了。但是她不知道具體時間。她一早上起來,便精心梳妝打扮,在臉上塗抹了胭脂,平時她不出門時是不會做這些事的。

沈徐氏勸說過寶妍,叫她等皇帝來了之後、前來見一面。但寶妍似乎很抵觸,立刻拒絕了。

寶妍確是聽信了一些人的讒言,方至於此。這也讓沈徐氏更加明白家族內部的問題:無非雲南的產業生意留給沈家人之後,徐家人不滿,想要徐家子弟娶寶妍、以得到財富的繼承權和掌控權。

不過一旦寶妍進宮之後,那些風險都會得到解決。無論是徐家宗親、還是寶妍,都沒有辦法違抗皇帝的聖旨,否則後果非常嚴重,一切都無可阻擋。

空中下著小雨,天上灰蒙蒙的。太平門城樓上有鐘鼓報時,中午剛過,皇帝的馬車便到了。沈徐氏請了“王氏”(馬恩慧)一道,將朱高煦迎到了府中。

那個王氏必定是朱高煦的相好,沈徐氏從這次王氏的眼神,幾乎確認了這一點。

朱高煦已從馬車上下來,三個人走上一條走廊,後面跟著一些穿黑色布衣的漢子、宦官、沈家奴婢。為了讓氣氛輕松一點,沈徐氏一邊走、一邊微笑著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

“妾身在聚寶門那邊開張了‘梨園’,掌櫃仍是徐財六。”

三人的關系有點奇怪,朱高煦剛才也顯得比較沉默,此時立刻一副饒有興致的模樣,道:“秦淮河旁邊?”

沈徐氏點頭道:“正是,在大功坊。”

朱高煦贊道:“夫人好眼光,那邊市井百姓很多,挨著府學也不遠,聽戲喝茶設宴的人少不了。生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