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2/2頁)

等了一會兒,阮景異的激動情緒稍稍疲憊,朱高煦才又開口道:“張盛,明天不要讓阮景異參與獻俘大典了,讓他在詔獄裏待一陣子。然後安排他在京師居住一段時間,等到有前往安南國的隊伍了,便把他送去東關(河內),交給張輔處置。”

身邊的張盛等人,都露出了詫異的神情。不過張盛依舊抱拳道:“臣遵旨!”

阮景異停止了痛哭,睜大眼睛道:“聖上寬恕罪臣了?”

朱高煦道:“最終也要看你,是否能放下誤解與怨恨。”

阮景異急忙叩首謝恩。

太監王貴悄悄提醒道:“皇爺,朝中諸公怕會有疑問。”

朱高煦不動聲色道:“只要是個皇帝,要殺一個人、罷免一個人,都是比較容易的,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是若能隨心所欲地寬恕人、給予恩惠,那才是真的有權力。”

王貴微微有點困惑,發出了一個毫無意義的應答:“是。”

朱高煦只見了阮景異一個俘虜,天還沒黑他就離開了詔獄。

至於那個“太傅”阮帥,曾嚷嚷著要血洗東關、屠殺漢人,此中供狀與情節,朱高煦都是知道的;但朱高煦沒有再見此人。

阮帥可能表現的強撐怒罵、或者害怕後悔,都讓人沒有了興致。畢竟一個肉體也要被消滅的人,臨死前是甚麽感受、或者是否悔過,已毫無意義。

第二天上午,獻俘大典,按照布置開始舉行。

地點在午門外。儀衛司的人已經在午門的城樓上,設好了禦座,黃蓋、牌扇。朱高煦到場之後,先接受了大家的膜拜。無數人高呼萬歲,廣場很大,以至於遠處的人甚麽也看不清楚。

幾員勛貴武將,侍立在朱高煦的寶座兩側。除此之外,樓上還有錦衣衛大漢將軍等侍衛。

午門外的磚地廣場上,無數京官已經到場了。接著一眾安南叛軍俘虜、戴著木頭與鐵索制作的枷鎖到來,他們活動困難,被驅趕到了廣場上。在將士們的一通喝令之後,戰犯們跪伏在地上,或者被一腳踢倒在地。

宏偉的皇宮城樓、寬闊的磚地上,人數很多,嘈雜的俘虜們或許在申辯。但是個人的明細情理,在如此宏大的典禮上,已然顯得微不足道,也沒人有興趣去關注。

跟著柳升回國的刑部尚書薛巖走上前,他在城樓便上展開了一份卷宗,開始大聲閱讀。卷宗內容用文言文寫成,跪在下面的戰犯是否聽得懂,朱高煦不得而知。

罪狀大致有十幾二十條,都是天怒人怨的大罪。道義上的反叛,破壞各種律法的起兵造反,以及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無惡不作的犯罪條目,都當眾宣讀了。

薛巖讀罷,轉身面對朱高煦躬身道:“臣稟奏聖上,以上叛賊罪犯人等,人神共憤,罪無可赦。臣請旨聖上,準押其至市曹,依律斬首示眾。”

朱高煦今天有唯一的一句台詞,此時該他說了,他說道:“拿去。”

侍立在側的勛貴王斌與韋達,一起重復了一遍朱高煦的命令:“拿去!”

接著錦衣衛的將士陸續往下傳話,而且傳話的人越來越多,最後數百衣甲鮮明的京營侍衛軍齊聲大喊道:“拿去!”

義正辭嚴、充斥著殺氣的齊聲呐喊,聲如洪鐘,簡直震得宮闕也仿佛在顫栗,氣勢不容抗辯,威嚴十足。

於是今日的審判,仿佛宣告了皇帝與大明朝廷替天行道的正義。如此氣氛與信心,連朱高煦也覺得,這一切肯定不容置疑,不可能有甚麽問題。武力與實力並不是重點,因為大明名正言順的道義,才是一切天命所歸的理由。

廣場上的囚犯們有點嘈雜,陸續已被押解去承天門方向。但朝廷的官吏們依舊肅穆莊嚴,再次向城樓上叩拜,稱頌朱高煦的文治武功。

朱高煦也忽然領悟,原來正義性在權威與“眾人聲勢”中,其實可以非常簡單簡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