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再活五百年

齊泰坐在一條凳子上,卻見朱高煦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背著手在那裏踱著步子。貴妃也是站著的,目光正注意著朱高煦。齊泰猶豫了一會兒,終於還是坐在凳子上沒動彈。

朱高煦站起來之後,讓人有壓力感。他不像一些穿長袍的人那樣、顯得很飄逸,反而有種穩當的感覺,寬闊的肩膀和胸膛把絲綢都撐起了緊繃的輪廓,長袍又讓他的身體顯得更加頎長。他是背著手的,似乎正在冥思著甚麽。

“朕不想說甚麽責任、大公無私之類的話,主要是說得太多了,反而顯得假。”朱高煦的聲音道。

連貴妃妙錦聽到這番話,也露出了笑意。

齊泰頓時感到有些羞愧,他揣測到、皇帝似乎想讓心腹大臣理解;齊泰卻一時無從著手明白聖心,以至於皇帝露出了、這樣一副為難的模樣。

齊泰也無法再顧及禮儀,擡起頭仔細觀察著朱高煦的神情,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示意。

這時,朱高煦又看了一眼墻上那副宋代的畫,又轉頭道:“咱們有時候想想,朕住著這麽大的宮殿,上萬人服侍著。即便是夏元吉、齊部堂等朝廷大臣,怎麽著也有寬敞雅致的庭院,有丫鬟奴仆照顧,說錦衣玉食不為過。

你我的日子過得都挺舒坦。當然,盡量讓自己活得好沒甚麽錯;咱們還能用琴棋書畫陶怡情操,娶賢妻、納美妾,經營家庭讓日子更加美滿。不過得到了這麽多,身在這個位置,還得‘入世’,盡到自己的責任,後世子孫才不會罵咱們。”

朱高煦說到這裏,笑了一下:“朕有時候不太會說話,是不是說得太復雜了?”

齊泰拱手道:“聖上所言,皆人臣本分。”

朱高煦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忽然又說起了另外的事:“齊部堂考中進士之前,出身似乎並不太好,挺了解百姓疾苦?”

齊泰道:“臣之家,原先在家鄉算殷實,不過原來沒有俸祿,進京、出遊都得盡量節省,還借宿過民宅。”

朱高煦指著齊泰道:“那齊部堂應該對朕說的事、感同身受。朕之前聽人說起過一些小事,那人說的是兒時的事。他每次與父母走親訪友回來,便有做不完的事,家裏的雞鴨、豬羊要照顧,還得忙著做飯,收拾晾曬的谷物;並不能因為旅途勞頓,回家便能得到休息。他很累,所以印象很深。”

齊泰又看了一下朱高煦的臉,點頭道:“聖上體察下民,國家子民幸甚。”

朱高煦道:“然而如此自給自足的農戶之家,一年都得到多少回報?朕覺得他一家做了很多事,但是‘效率’都不高……意思便是事倍功半。畢竟尋常農戶過的甚麽日子,齊部堂也是知道的。”

齊泰的頭微微一側,認真思索著朱高煦的話。

朱高煦又道:“又如咱們京師的官員庶民,最愛吃鴨肉。朕聽說有人專門養鴨,在江邊養了上萬只鴨;還有人專門做養鴨的竹籠,賣給各處的鴨戶。他們都不幹別的,卻能在京師城裏買了房屋,過著優渥的日子。

朕便尋思,也許世人可以分工更加細化,做成產業;而不一定非得既要種地收獲糧食,又要織布做衣裳,還得自己做農具。大夥兒只做一件事,然後通過貿易進行交換,或能過得更好。

譬如,咱們在安南國等地,叫當地人用山地種桑養蠶;收購了蠶繭之後,運回國內,大批做成絲綢;然後用這些絲綢運到西洋各國換錢,又用錢在安南、占城、暹羅等地購買糧食和原料。國內那些制作織機、制絲、紡織的工匠,全都活了,而且只需要分工做一件事。”

朱高煦看著齊泰,意味深長地說道:“人無非就是想活下去、活得更好。若能讓更多人活得愈來愈好,那才是最有力量的展現,才仿佛真的在風口浪尖緊握日月旋轉。”

齊泰聽到這樣的言論,一時間沒回過神來,重農輕商、一向是國家之根本,作為皇帝竟然提出了相反的主意,齊泰完全沒有準備。不過他並未立刻反駁,攪了皇帝的雅興,只得沉吟道:“向聖上進言之人,言論實是罕見。”

朱高煦聽到這裏,揮了揮手道:“罷了罷了,你我相識多年,君臣之間如同好友,隨便談談罷了。國策政令要落到紙上才算數,齊部堂也不必緊張。”

齊泰起身抱拳道:“臣不敢(做好友)。”他觀察到皇帝揮手的動作,便識趣地拜道,“臣請謝恩告退。”

離開了柔儀殿時,齊泰擡頭看了一眼天空,太陽還在西邊的高處、遠不到下值的時辰。他便沒有出皇城,而是往南過武英殿,然後走右殿門出宮,來到千步廊。

這條大街兩側,全是古樸寬闊的房屋,大部分中央官署的衙門都在附近,兵部衙署也在這裏。齊泰看著井井有條的景象,不知怎地,心頭一下子舒坦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