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世基業

盛庸的奏章送達京師之時,距離征日官軍離港的時間、尚不足二月之久。

柔儀殿內,朱高煦親自閱讀著、洋洋灑灑不下萬言的奏章,他的心情非常好。

(聖上禦宇,恩威被於四海,提擎綱要,方圓諸國。都督安南,或妄議於朝野……)聖上統治宇宙,對四方各國恩威並濟,設計大略方針,讓各國有了規範和法律。裁撤交趾布政使司設立都督府時,有的人擅自在朝廷內外議論,詬病聖上放棄了土地。

可是安南國的叛亂很快就平息了,同僚們出入安南國,如同在大明國內。安南國的經驗,為朝廷統治日本國、以及更多的國家,獲得了成功的經驗。

幸好有聖上的英明領導,臣盛庸等人只是負責執行、便輕而易舉地迅速擊敗了日軍主力,斬獲俘虜數萬。豐功偉績都是聖上的,臣有犬馬之勞,心中萬分敬仰。正因聽從聖上的教誨,我軍獲得了決戰的勝利;所以接下來臣等議事,盡心領悟聖上的大略精神,決定迫使日本國求和稱臣,施行法律如安南國。

盛庸在奏章裏寫了中軍定下的議和條件。後面又用了很多文字,敘述了博多灣戰役的過程,並且為平安、姚芳、柳升等一幹人等請功。

“嘿嘿……”朱高煦高興地失態笑出聲來,手掌也在額頭上摩挲,無意識地做了些不太穩重的瑣碎動作。

等他稍微回過神來時,發現侍立在附近的宦官宮女、都在偷看他。不過在宮廷內侍們面前,他無須過於注重儀表,宦官宮女們更希望看到皇帝心情好。

這個盛庸,與張輔等大將一樣,並不是純粹的武夫,這些人多年閱歷帝國高層,是有政治見識的人。然而朱高煦不得不承認,盛庸這馬屁正能拍到癢處,讓人十分受用。

當然朱高煦如此高興,主要不是因為吹捧。他掐指一算時間,就能完全明白,盛庸平安等人相當厲害。明軍幾乎是剛到日本國、立刻就把日軍主力蕩平了;戰役前後時間,絕對不超過十天。

朱高煦自認即便禦駕親征,也極可能不如盛庸等幹得更好,除非有很大的運氣因素。關鍵是盛庸這等人並不會胡幹,還能恰如其分地理解朱高煦的意圖,自然讓朱高煦十分順心。

就在這時,妙錦來到了柔儀殿。她上前行禮罷,便馬上問道:“聖上遇到了甚麽喜事?”

朱高煦伸手在臉上一摸,覺得自己剛才沒笑。他接著順手將奏章遞了過去:“盛庸等首戰獲勝了。”

妙錦稍加猶豫,看了一眼旁邊的司禮監太監王貴,便輕輕拉開奏折細看。

朱高煦轉頭看向王貴:“一會兒拿到內閣去,再問問六科房謄錄了沒有。若是沒有,便謄抄了分傳六部。”

王貴躬身道:“奴婢遵旨。”

妙錦看完了奏章,依言拿給了王貴。朱高煦揮手道:“讓貴妃服侍朕,你們都下去罷。”

“是。”一眾侍從很快退出了柔儀殿。

妙錦對奏章未予置評,卻留意到了桌面上的一本厚厚的書。她看了朱高煦一眼,得到默許、便拿起書先看封面,上面寫著:源氏物語,紫式部。

翻開書頁、妙錦瞧了一會兒,她擡起頭問道:“聖上還懂日本文字?”

朱高煦搖頭道:“看不懂。裏面夾著許多漢字,連猜帶蒙,能大概明白部分內容。”

妙錦露出微笑,接著又有點困惑。畢竟朱高煦如果有興致,可以找人翻譯之後,閱讀更加容易。

朱高煦指著那本書道:“在這些書問世以前,日本國的書面記錄、包括公文史書,只能用漢語文言文。後來日本人通過文學,向本國人普及了日語的書面表達方式。

咱們可以從日本國的建築、服飾、文字、宗教等諸多方面,感受到華夏文明的痕跡;但是日本文明,實際上已經發展得完全獨立了。

相比之下,朝鮮國、安南國也受華夏文明影響,但他們至今沒有普及的準確書面文字,正式文書只能用漢語。”

妙錦輕輕點頭。

朱高煦便道:“如果將來朝廷欲開疆辟土、擴大國土,從難易程度上看,安南國和朝鮮國,應該更容易被同化。文化這種東西不能吃不能穿,可一個種族要是沒有這些,文明便容易喪失自我認同、容易被消滅。

而有了自主文化的地區,咱們除非不計代價除掉所有人口,否則要將成熟文明、忽然納入統治,麻煩定會層出不窮。”

妙錦道:“聖上看待諸事,著實與眾不同。我得再編一本書,名字就叫,大明武德皇帝起居記。”

“挺好,將來可以給繼任者讀。”朱高煦笑道。

妙錦恍然道:“臣妾還未恭賀聖上。昔日元軍征討日本,未能成功。聖上今日之功,必可彪炳青史。”

“虛名,不過是浮雲罷了。”朱高煦淡淡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