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有朋自遠方來

隨軍的工匠、與廣東布政使司調集的匠人們,日夜趕工修繕的戰船。停泊在珠江的船只,損壞不大,多是桅杆、甲板與船樓等處破壞;而那些船體與骨架受損的船,已不能繼續出征。

船只大致修繕之後,海軍各隊陸續離開珠江口,在海面上重新編隊出發。

原先海軍的部署,是離開大明國境之後,於安南國松台衛、峴港停留修整補給。而今他們在廣州府耽擱許久,中軍便決定只在峴港作短暫停留、補充淡水等物資,然後立刻直趨真臘西貢港。

仿若遮蔽海面的龐大艦隊,沿著離陸地不遠的海路航行;直到安南國境,幸運地再也沒有遇到大風浪。只不過,在這個季節裏南方的雨水仍頻,暴雨經常出現,小風浪亦是幾無一日消停。尋常的風暴,倒並不能阻擋海軍的海船。

艦隊終於航行到了安南國南邊的峴港,一路還算順利。

這時劉鳴與唐敬,接到了軍令。中軍下令:為節省時間,各船上的將士不得上岸,戰船只在海港中作短暫停留;各船將領帶隨從上岸,采運所需之物。不過中軍為了安撫將士,又下令,諸將派人從港口搬運酒水上船,允許將士們飲酒。

劉鳴乘坐小舟上了碼頭,他發現港口那座城寨的土墻十分低矮;裏面那些破舊的街巷之間,也沒看到多少大明官軍的蹤影。劉鳴頓時有些困惑,因為在中央朝廷的卷宗裏,峴港已經設置了大明朝的“使城”。

劉鳴暫且與指揮使唐敬分別,前去拜見王景弘與陳瑄。很快迎接海軍官員的當地文武,從另一處碼頭過來了。

大夥兒一番簡單的禮儀之後,由駐守當地的文武官員敘述、方才解開了劉鳴心中的困惑。

原來“使城”不在碼頭上,而在港口碼頭與會安城之間,官軍重新修築了一座多邊形的棱堡。劉鳴因為不在兵部,事先沒有仔細了解峴港的情況。

當地來的一行人裏,有個文官說道:“會安城離港口尚有一段路程;因朝廷最看重的是峴港港口,官軍便未進駐會安城。而在碼頭上、已經有許多當地人的房屋了,官軍若在此地修建堡壘、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動亂;於是咱們的堡壘,就建造在碼頭南邊;一會兒諸位登上土墻,便能立刻看到。”

劉鳴回應道:“本官明白了。”

那文官循聲轉頭,看向劉鳴,便又拱手道:“大明在安南國駐紮了近兩萬官軍,並與安南國陳氏交好。占城國與安南國的情狀卻全然不同,官軍在此地的兵力又很少、不足以控制大城,於是使城更不能設在會安。”

這時,位於中間的大將陳瑄開口道:“附近瀚江江面上,停靠著一只大船,掛的是軟帆。咱們已派人去盤查,眼下還未回稟消息。你們知道那是甚麽人?”

剛才說話的文官立刻答道:“回陳將軍話,下官等已問過了,那是印度來的船,做生意的人。”

正說到這裏,便有人轉頭向東邊觀望。劉鳴也循著方向望去,只見一隊官軍將士、帶著幾個外藩人,從遠處向這邊過來了。

太監王景弘的聲音道:“馬通事何在?”

隨軍的馬歡在人群後面道:“下官在。”

王景弘笑道:“馬通事懂波斯語等諸國語言,咱們可以與外藩人談談。”

那當地文官卻道:“下官不知、這些人會不會說波斯話或阿拉伯話。”

王景弘詫異地問道:“印度汗國的君臣,不是從波斯那邊來的人嗎?”

文官道:“下官等數日前便詢問過,他們並非來自印度北部的汗國,而屬於南方一個大商人建立的領主勢力。”

他想了想,又解釋道:“印度汗國的勢力一直在北方,主要控制‘德裏’附近的地區;南方是信奉印度教的領主和總督,以前很多年,南方各大領主和總督、只是定期向汗國交稅和糧食。

直到前些年,帖木兒率軍,進犯了印度汗國;造成他們分崩離析,現在情況更亂了。下官一時也沒弄清楚,如今印度究竟怎麽回事,但聽說印度南方領主、已經不再向汗國交稅了。所以現在這幫南方人,便已不再屬於印度汗國統治。”

等了一陣,那些外藩人漸漸走近前來。

王景弘忽然露出驚訝的神情,揮手招呼道:“施宣慰使,你為何與外藩人在一起?”

那些外藩人的面相奇異,多是黑色和深棕色卷發、面部輪廓分明的色目人,皮膚有點黑;而其中揮手的那個“施宣慰使”則明顯是個漢人。除此之外,那一行人中,還有一個皮膚更黑的、有點像占城人的隨從。

劉鳴尋思了一陣,猛然醒悟,“施宣慰使”應該就是舊港的漢人首領施進卿。

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曾與大海盜陳祖義的船隊遭遇,在馬六甲周圍的海域、發生了大規模的水戰。當地的漢人施進卿獲知陳祖義的動靜,密告鄭和,提醒官軍注意陳祖義偷襲。戰役結果是官軍大獲全勝,活捉陳祖義等一眾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