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借道

馬兒哈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仿佛正把甚麽無形之物、硬生生吞進了肚子一般。他擡起手,制止了吵鬧的韃靼人,又用漢話對胡濙道:“胡尚書裏面請。”

胡濙頓時回應道:“請。”

一行人便進了韃靼人住的院落裏,錦衣衛校尉在大門口、客廳門外都安排了人。胡濙則單獨與馬兒哈子走進客廳。

做了那麽多年官,對北方的事情、胡濙心頭非常清楚。

從洪武到武德年間,明軍與北方的蒙古諸部,發生過的大小戰役無算,官軍多次深入草原、奔襲蒙古諸部。但大明歷任皇帝執政期間,都不只是動粗,同時也在試圖與蒙古人打交道;連太祖皇帝也多次遣使北上。

朝廷沒有辦法,明軍不可能占領草原,也沒有辦法把他們一網打盡,因此慣用手段是剿撫並用。戰略更是幾經改變,甚麽法子都用了。因此這次阿魯台遣使來朝,胡濙是很想有點作用的。

聖上所言頗有道理,韃靼人並不會那麽聽話,也可以預見到、韃靼諸部還會反叛。但阿魯台是韃靼諸部的一個核心人物,他若願意受封,至少在名分上、韃靼人開始向大明建立的禮制靠攏,局面就有了進展。

入座之後,胡濙便說道:“阿魯台是部落首領、蒙古國樞密院知院,並非蒙古國大汗,接受大明朝廷冊封,並無甚不妥之處。朝廷封其為王,雖是大明的王爺,但也能為阿魯台的身份名望增色不少。”

馬兒哈子的漢話口音很特別,不過竟然挺容易讓人聽懂,“阿魯台知院正有此意,願與大明緩解關系。可沒想到大明嚴厲對待我等,敵意毫無減少。”

胡濙回應道:“本官看來,無論在任何地方,殺人、奸淫、對抗官府,恐怕都是重罪。大理寺處置哈圖,不過是華夷同等對待,故使者不必有太多顧慮。”

他停頓了一下,又不動聲色道:“我朝使節曾在草原上被扣押、殺害,但今番你們來使,朝廷並未泄憤報復,仍以外國使節禮儀招待。使者為何還有敵意之說?”

馬兒哈子無話可說,他沉吟了一會兒,道:“阿魯台願意接受大明冊封,並與大明和睦相處。不過,還請大明準許哈密國的韃靼人、借道返回部落,並確保其安危。”

“甚好。”胡濙點了點頭,“三日之後,本官定給予答復。阿魯台既願接受朝廷冊封,則為大明之臣,他的部屬便不再是大明的敵人,此事多半沒有甚麽問題。”

馬兒哈子起身作禮道:“那我靜候胡尚書回信。”

胡濙見狀,只好跟著站了起來回禮,然後告辭。他有點意外,回過神來一想,馬兒哈子似乎只關心哈密國那些韃靼人,說完就不願意再談別的了……

韃靼人哈圖的罪很重,案情卻極其簡單,幾乎不可能有甚麽錯漏。又因是禦批的案件,官府辦事挺快,隔了一天,哈圖就被拉出了詔獄。

在錦衣衛將士和大理寺的差役押解下,哈圖被裝在囚車裏,沿著大街往正陽門而去。大理寺判的是車裂,便是活生生分屍,需要比較寬敞的地方,因此行刑在正陽門外的大校場。

圍觀的百姓非常多,許多人一路從內城跟到大校場。官吏差役們擺開了排場,陸續又把行刑的馬車也趕來了,不過時辰未到,大夥兒便在大校場上等著。

隨著時間的推移,聞訊前來圍觀的百姓越來越多,此地就好像正在舉行甚麽大典一樣。又過了一陣子,苦主家眷也來了,官吏還讓一個婦人上前確認哈圖的相貌、再次驗明正身。

接著哈圖從囚車裏被拉了出來,鎖在了五駕馬車之間,他在地上奮力掙紮,將厚重的鐵鏈掙得“嘩啦”直響,仍在大聲叫喊。但人們都聽不懂他的話。

人群裏一片嘈雜,有些人聽說了內情,有些人不知道、就在那裏聽好事者解說。

有個穿著長袍、戴著方巾的人墊著腳觀望了一陣,對周圍的人說道:“那韃靼漢子孔武有力,要是在前朝,如此兇悍的韃靼人殺了個把人,根本不算事。”

不遠處另一個人附和道:“頂多賠只羊了事。”

戴方巾的搖頭道:“此人瞧起來,大小是個頭目,能賠你個鳥。他會說,是你先砍他的,沒殺你全家就算好人了。”

剛才搭腔的人道:“不是說,那廝想淫辱民婦?”

戴方巾的人冷冷道:“這種事兒更不算事,那會兒定說是漢人的榮幸。”

眾人紛紛罵了起來。

戴方巾的又道:“不比不知道,還是大明好,寶座上坐著自家人,道理是要講的。”

人們嘈雜著附和,有人問剛才侃侃而談的“方巾”是不是姓朱。這時一個聲音道:“據說韃靼人的酋長阿魯台,這回想臣服今上,今上卻也沒慣著,徑直叫官府判了個五馬分屍,正是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