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百年基業

“朕的國庫裏只剩一百三十八兩銀子了!”崇禎一改剛才的慍怒,無力的坐在座位上。

“啥?”劉鴻漸直接呆了,堂堂一個大明帝國,國庫裏只剩一百多兩銀子,騙鬼呢!

可看崇禎那生無可戀的表情,又不像哭窮的樣子,劉鴻漸才不得不接受事實,媽呀!這大明國庫估計還沒他老爹上班的藥鋪子老板王二麻子富有。

“那兵呢?”

“整個北方可戰之兵,除了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所屬的近十萬邊軍外,只剩朕的京營那兩萬人了!這幾年朕為了支援九邊戰事,傾盡全國之力,可邊軍驕縱,朕只是拖欠了半年軍餉,賊軍圍城,吳三桂就敢與朕虛與委蛇,死活不肯發兵勤王,朕恨不得殺光他們!”

說道痛處崇禎大帝雙眼含淚,本是一次好好的宴席,卻被崇禎搞的成了訴苦演講,劉鴻漸也是哭笑不得。

敢情你欠了人家半年薪水,還想讓人家給你賣命?擱現代別說欠半年薪水,欠一個月薪水你看還有幾個人跟你幹?

而且你也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邊軍吧,肯定是吳三桂有問題嘛!嗯?吳三桂,這名字怎麽這麽耳熟呢?

糟了,那家夥可是會投降的呀,關寧鐵騎僅剩的一點碩果,被吳三桂這小子拱手送給了女真野人。

算算日子,吳三桂應該是在李自成攻陷京城後,自覺大明無望,又被李自成強行戴了綠帽子,才轉投了滿清,如今京城猶在,而闖賊也被我幹掉,他也還沒被戴綠帽子,按理說應該不會這麽快就投降滿清吧!

不行,不得不防呀!劉鴻漸暗道。

“皇上,吳三桂不來勤王固然有罪,但念及他們肩負抵禦滿清的重擔,而且目前正是用兵之計,皇上還是能拉攏則拉攏,萬不可意氣用事,臣覺得應該派人嚴密監視其家人!”

“哼!你不說我都忘了,因為吳三桂驕橫跋扈擁兵自重,一個月前他的父親早已被朕關進了刑部大牢。”崇禎想起之前的遭遇,憤恨的說道。

“皇上最好還是赦免了吳襄,安撫吳三桂為妙!”劉鴻漸征求道。

“哼,朕豈能為那不忠不義之人退讓,無需多說了,朕不會赦免吳襄!”

果然是個倔脾氣呀!劉鴻漸暗道。

“那也至少讓吳襄給他兒子吳三桂寫封信,先穩住吳三桂,北境無虞,我們才有時間執行我們接下來的計劃!皇上當以大局為重呀!”

崇禎的面色陰晴不定,少傾,終於還是屈服於現實。

“就按照你說的辦!那錢呢?你說的銀兩呢?”崇禎翻了個白眼,一點沒有為君者該有的氣度。

“如果皇上能穩住邊軍,且京營仍然忠於大明,皇上大可以重新啟用錦衣衛和東廠。”談到賺錢,劉鴻漸雙眼又變得熠熠生輝。

“而且臣之前說了呀!只需要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去查那些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大臣,一查一個準兒,臣保證,他們每個人的腰包都比皇上的國庫富裕幾百倍!”劉鴻漸一點不顧及崇禎的面子,直言道。

“可把大臣都抓了,誰還敢給朕辦事!”

“皇上吃過韭菜嗎?”

“廢話!”

“那皇上可見過韭菜是如何收割的嗎?”

“你個混小子,有話就直說!朕最討厭的就是拐彎抹角彎彎繞!”

這崇禎大帝如果生活在現在。絕對是個屌絲外加直男,劉鴻漸誹謗道。

“韭菜被鐮刀割掉以後,並不用重新種植,只需要一些時日,便可恢復如初!”

“這貪官、庸官就像韭菜,割了它,並不會影響什麽,大明有無數的讀書人,皇上還擔心沒人想當官嗎?殊不知有多少人盯著、盼著那些庸才下去,好他自己爬上來!”

見崇禎大帝仍然猶豫不決,劉鴻漸決定再加個籌碼。

“皇上,此是亂世,亂世當用重典,殺伐果斷,方能成就大事,霹靂手段,更顯菩薩心腸,皇上更應該想的是大明的窮苦百姓,而不是朝堂上那些只知之乎者也的所謂讀書人,萬不可本末倒置呀皇上!”

“此事榮朕再想想,你還有什麽話要說。”似乎是覺得劉鴻漸的方式雖然偏激,但卻不失為妙計,畢竟十幾年來他聽從東林黨人的各種意見,不僅毫無成效,帝國反而愈加糟糕。

“皇上,臣建議免除陜西、山西、山東、河南、北直隸等地的所有賦稅,南方各省最好也免除一部分稅賦。”

“近年來西北連年天災,百姓顆粒無收,本就在生死邊緣掙紮,皇上在這時加征遼餉,百姓除了造反已無路可走。”押了口茶水潤潤喉嚨,劉鴻漸接著循循善誘。

“近年來為了剿匪,想必皇上也是費盡心思了吧,可為何總是效果不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必須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免除賦稅,賊人便無可用之兵,才會事半功倍呀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