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帝都血夜(一)

農歷的四月八日,據傳這一天是佛祖釋迦摩尼的誕辰。

皇城皇極殿,從一大早就開始為一年一度的浴佛節大宴做準備,太監宮娥們端著各種器皿進進出出,領班太監吆喝著指揮手下擺放桌子等物。

崇禎皇帝繼位十七年以來,為了節約內帑開支,早在幾年以前就取消了浴佛節大宴,可今次不知怎的,突然宣布重開大宴,慶祝浴佛節。

明朝皇帝宴請群臣,分為小宴、中宴、大宴,因為大宴靡費良多,只有在春節、元宵節、祭祀等重要節日時才會有。

皇帝大宴群臣,太監們本不該多言,但一向節儉的崇禎皇帝不僅要在浴佛節這樣平時都不甚關心的節日大開宴席,還要宴請京城所有七品以上的在京官員,這就令宮裏的人驚訝了。

要知道七品以上在京官員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皇極殿肯定是坐不下,時值農歷四月,天已放暖,崇禎一聲令下,皇極殿外到皇極門,也擺滿了酒席。

四月八日下午六時,所有接到聖諭的官員,陸陸續續到場,寒暄客套之後,都在互相談論著皇上這是怎麽了,在這樣一個不甚重要的節日宴請他們,不是據聞皇上的內帑早已空空如也了嗎?

即使群臣滿肚子的疑問,但還是個個開開心心的跟左右同僚暢談,雖然皇上的禦宴不見得有家裏的宴席豐盛,但因為只有身居要位的大臣才有資格參加,是個極有榮譽感的活動,所有的大臣臉上都掛著笑容。

只有皇極殿內為首的兩桌氣氛有點冷場,皇極殿內靠近皇上的桌子上,坐著曾經的內閣首輔、現任禮部右侍郎魏藻德,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張縉彥,禮部尚書陳演,禮部右侍郎張琦……

幾人對了個眼神,都沒能從各自的眼中看出什麽端倪,崇禎是個沒有過多心機的皇帝,一直以來都被桌子上的眾位玩弄於鼓掌之中還不自知。

但這次……反而使他們有種如坐針氈的感覺,雖然一切都是那麽的正常,一切都是那麽的合乎情理。

傳膳的小黃門端著菜品從尚膳司方向逶迤而來,上桌按酒兩盤,不落莢一碟,涼糕一碟,小點心一碟,菜四色(均為素菜),湯一碗,酒六盅。

身著素衣的宮女們也穿行於各堂之間,給眾位大臣斟上了酒。

除了糕點,四色菜很容易辨認,一道是炒蘿蔔,一道是炒韭菜,還有一道是炒白菜,最後一道是炒菠菜,清淡寡味。

眾大臣看著桌上的菜品都有些發愣,全是素菜,沒有一點葷腥,雖然知道崇禎窮,但也不至於連只雞都不舍得買吧!大多數人不知就裏搖著頭以示酒宴的寒酸。

只有右後方的戶部尚書倪元璐看出些端倪,他側身靠近身邊早已老態龍鐘的吏部尚書鄭三俊。

“老鄭啊,你看皇上今天是不是不太一樣?”以往禦宴,如若沒有皇後在場,皇帝一般都是與內閣成員以及各部尚書等朝廷柱石們同坐一桌。

可今次崇禎只是坐在寶座上,雖面色如常,卻不發一語,這讓倪元璐分外詫異。

“嗯,是有些不太對頭,汝玉(倪元璐字汝玉),你還記得史書記載太祖高皇帝大宴群臣的那次嗎?”鄭三俊眼神微眯,小聲的對倪元璐說了句。

太祖高皇帝即為明朝開國大帝朱重八,他是所有皇帝中出身最苦的一個,當過和尚要過飯,最後在刀口舔血的日子裏摸爬滾打建立大明。

當了皇帝後朱重八眼見全國上下腐敗之風盛行,達官貴人錦衣玉食、極盡奢靡,於是在宮中擺了一場特殊的宮宴,菜四色,皆為素品,而湯也與面前的蔥花豆腐湯別無二致。

後世傳之四菜一湯,皆行於此。

白菜和菠菜,比喻為官清廉兩袖清風,蔥花豆腐湯就更不用說了,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還待倪元璐說些什麽,崇禎咳嗽了一聲,示意眾臣禁聲,只見他從秉筆太監王承恩手中接過酒杯,面色冷峻,步下寶座。

“自太祖高皇帝高舉義旗,驅逐韃虜,建立大明,如今已然兩百七十六年,作為後人,諸臣與臣朕不可忘,曾經為我大明犧牲的無數將士們。”

崇禎面色平靜,高舉酒杯,眾大臣也趕忙端起酒杯站起來,面向崇禎。

“這第一杯酒,敬那些曾為這萬裏河山流過血的勇士!”

說完崇禎一飲而盡,眾大臣也躬身舉杯。

“我朝建立伊始,百廢待興,舉國上下餓殍滿地,多虧高皇帝身邊眾文臣鞠躬盡瘁,赤心奉國才有了大明國泰民安,才有了百姓安居樂業。”

秉筆太監王承恩給崇禎斟滿了酒,宮女們也給桌邊的大臣重新倒上了酒,崇禎掃視了一眼面前的這些所謂衷心為國的大臣,突然又收回目光。

“這第二杯酒,敬那些丹心碧血造就大明昌盛的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