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敕令晉封

“皇上,你醒了!”劉鴻漸趕忙拋下眾臣,坐到了床邊問詢。

臣子怎能坐在床邊?那可是皇帝陛下呀!

一旁侍候的太監黃鶴本來想提醒劉鴻漸不得無禮,但張開了口又憋了回去。

“萬歲爺,您可醒了,奴婢這二日憂心如焚,唯恐……”太監不會錯過任何一個表衷心的機會,黃鶴也不例外。

太醫們和幾個守城的明將也是趕緊伏地山呼萬歲。

崇禎不言。

“皇上,您身體感覺如何?”劉鴻漸抓著崇禎的手,感覺有點涼。

崇禎滿頭灰發一臉疲憊,嘴唇幹裂的破了皮,這是個才三十五歲的男人呀,竟被病痛折磨成這般模樣!

“朕咽喉劇痛,諱不能言,渾身乏力,思是大限將至……劉卿,朕放心不下大明啊!”崇禎面有不甘,眼睛通紅,吃力的說道。

雖說建奴已不是大患,但大明裏裏外外還是一團糟,這些年幼的太子如何會處置?

朱慈烺甚至還沒當年他自己登基時年長,即便如此,這麽多年他仍然是被朝臣們哄騙的團團轉。

好在天道不吝、祖上余蔭,降下劉鴻漸這般大才,可……他也想見見大明的盛世呀!

“皇上莫要如此悲觀,也許還有轉機。”劉鴻漸隨即把剛才與太醫們商討的救治方案說與崇禎。

太醫們唯唯諾諾不敢言,只是說割去腫塊有望恢復,就是齊銘胤也並未說明是誰的主意。

“諸臣誤朕,朕不信得他們,劉卿,你通醫術,曾救過……太子的命,如今……朕……也勞煩劉卿,卿且放手來做!”

這大膽的想法崇禎用腳指頭也知道是誰想出的,他並未明言。

將死之鳥,其鳴也哀,將死之人,其言也善。

人啊,只有到了人生的最後時刻,往往能看清這世間的真相。

誰是真正幫你的,誰是在敷衍,一眼便知。

大明是劉鴻漸所救,無人敢駁,太子朱慈烺也是被劉鴻漸硬生生的從鬼門關拉回來,以延續了大明的國本,此更是眾人皆知。

如今自己……

身為皇帝,臣子盡心做事他自然不會有半分的愧疚,因為那是他們應盡的本分。

可唯獨面前這個只比太子大五六歲的年輕人,讓崇禎覺得十分歉疚和感激。

他是了解劉鴻漸的性子的,此子形骸放浪不拘小節而又不喜官場,對權力沒有半分野心,如若不是他強加了官職給人家,人家也許壓根就不稀罕。

權力就意味著責任呀,但大多數人只是喜歡權力本身,而對責任視而不見!

這年輕人幫他朱家、幫大明太多太多了。

“黃鶴,擬旨!”崇禎仿若下定了決心般,喘著粗氣道。

劉鴻漸正待起身行禮,卻被崇禎按住了胳膊。

“萬歲爺請言,奴婢候著呢!”黃鶴跪在一個案子邊,攤開了一道明黃的禦紙。

除卻床上躺著的崇禎帝,以及坐在床邊的劉鴻漸,其余人等包括將官、太醫、侍衛、下人等皆是跪伏在地。

“敕令,晉封安國公為大明安國郡王,世襲罔替,若朕不測,太子朱慈烺承繼大統,坤興公主下嫁安國郡王,是為平妻。”

屋子內靜謐如斯,只余崇禎沙啞的聲音響徹。

黃鶴奮筆如飛記下了大致的旨意,而後便有專門的人潤詞遣句,交由崇禎過目。

崇禎的旨意石破天驚,郡王、世襲、太子繼位、公主下嫁……任何一條皆是大明的大事。

自太祖高皇帝威加海內、以及成祖皇帝靖難時,封賞了數個功勛卓著的外姓王之後,兩百年余年再無此恩。

太醫們不關注政事,最喜反駁崇禎的朝臣皆不在左右,所有人都不敢言。

只有數個來自邊軍和京營的將官十分欣喜,以至於陸海波和吳炳豪還偷偷扭頭相視一笑。

“若朕不測,加封安國郡王為太師、天下兵馬大元帥,攝政五年!”崇禎喘息了一會兒,接著又拋出了更令人震精的封賞。

太師,與太傅、太保位列三公,雖不掌實權,但卻是天下朝臣夢寐以求的榮譽。

這榮譽,多少朝臣寒窗十年、為朝廷嘔心瀝血一輩子、白發蒼蒼告老還鄉都不可得,安國公才多大,去年才剛剛行了冠禮吧!

天下兵馬大元帥就更了不得了,不論是名義上、還是職權上,兵馬大元帥統領天下所有兵馬,節制所有的武將,不論是總督還是總兵,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此職位大明三百年,唯有開國功勛中山王徐達幹過。

最後一條,攝政五年!攝政與輔政,一字之差,千差萬別!

輔政是為輔佐,最後拿主意的仍然是皇帝,而攝政!那是攝取、是代替君主處理朝政,關鍵時候,甚至比皇帝說了都算。

黃鶴聽到此,筆杆子都掉到了桌子上,一眾太醫們汗水都下來了。